
正安老县城清代民居(来源:遵义文艺)
文丨■ 石 定
那时正安城里城外有不少庙宇,东门城墙边有万寿宫(江西会馆),城外有东岳庙(俗称东皇庙)。西门有雷祖庙、万天宫(四川会馆)、徐公祠。城外上坝有山奇寺,水丛庙。南门街上从县政府钟楼大门往南门城楼方向,依次是文庙、禹王宫(湖广会馆)、城隍庙、青帝庙、火神庙、武圣宫(又名关圣庙)、土地祠,皆有青砖所砌、高大坚固的风火墙,殿阁巍然,庭院肃穆,进门就是戏楼(或乐楼),楼下即进出通道,我们都进去过。每年过年前,只要听说火神庙在扎龙灯,我们就跑去看。
北门街上没有庙宇,《州志》载城外有土主庙、厉坛、神祇坛,但都不见,只在北门水井后面马桑坡下的山丘上有座救济院,不知是不是庙宇改造的,一九五七年修建汽车站时把那一片全拆平了。同时为了通车,把四门大街路上的石板全撬掉了,树也砍了。
我们曾就读的凤仪小学,在南门街上、杨柳巷旁边,挨近文庙,古时为鸣凤书院。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改为学堂,民国初期改为县立两级小学。《州志》记载:鸣凤书院原叫古凤书院,始建于雍正十一年,乾隆五十二年重修,嘉庆十六年增设考棚,同治四年毁于贼,八年仍旧址新修。嘉庆二十八年,遵抚宪谕示,知州“即镌立道真先生木主,筮于八月既望考课之期,率领肄业生童,谨以神位送入鸣凤书院内供奉。自此边隅铉诵,昕夕观赡,不特后进咸知南域之宗”可见那时官方和民间对尹珍先贤的崇敬。我们上学后没有看见尹道真先生木主,只见学校前院旁边有座陈旧的楼阁,据说是魁星阁。围墙边有棵高耸入云的百年梧桐,树上有鸟巢,常见喜鹊飞来飞去。上图画课的韩怀祖老师是遵义人,喜欢讲故事。他上课时在黑板上画一个简笔画,小鸡、小鸭、小鸟之类,让我们照着画,听他讲《长坂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等。有一堂课他画了一只很好看的有翎羽的大鸟,叫我们照着画。他说:“这是凤,传说中的神鸟,百鸟之王,象征祥瑞。你们正安文风很盛,连小学都叫凤仪,校后有凤山,校内有梧桐,凤栖梧桐,有凤来仪,定然人才辈出。说的是你们,要发奋努力啊!”我们上初中后,凤仪小学迁到东门外大街拐弯朝东门垭口那段街上,南街的校园变成法院,那棵古老的梧桐树依然挺拔苍翠,不知何年骤然消失。
东门城外的东岳庙,“创自前明,古名永兴庵,康熙六十一年改修为东岳庙,殿后为佛院,前殿两廊为十王殿,门内有老桂两株,轮囷盘郁,颇壮观瞻,因祈祷灵应,新建大门并乐楼一座”。我们上初中时,早已改造,前殿为礼堂,大院两厢为教室,楼上是住校生宿舍。后殿中间为会议室,两边是教导处、后勤处和两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