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件文物 “开口说话”

  漫画作者:郎宏佰

  文丨■ 余明辉 媒体特约评论员

  当下文化和自然遗产蓬勃发展,从非遗共享到“文博热”“文创热”持续升温,从博物馆数量增长到红色旅游等蔚然成风,文化和自然遗产正以鲜活的姿态“活”在当下、“火”在心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器物,更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独特的故事,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 让每一件文物“开口说话”,就是要让这些沉睡的历史瑰宝重新焕发生机,向世人诉说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当下,“文博热”“文创热”的兴起,正是文物“开口说话”的有力见证。人们走进博物馆,与文物近距离接触,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全国备案博物馆新增213家,年度举办展览4万多个,接待观众近15亿人次,这些数据背后,是人们对文物、对历史的热爱与追求。同时,文创产品的火爆,也让文物以更加亲民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从故宫的文创雪糕到敦煌的飞天丝巾,文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在日常使用中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红色旅游、红色演艺、红色研学的兴起,则是文物“说话”的另一种形式。红色文物见证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是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通过红色旅游,人们可以亲身感受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红色演艺则以生动的艺术形式,再现革命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红色研学则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历史,培养爱国情怀。这些活动让红色文物“活”了起来,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力量。 

  精品文博节目的推陈出新,更是为文物“发声”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寻古中国》《中国国宝大会》等节目,以专业的视角、生动的讲述,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呈现给观众。这些节目不仅普及了文物知识,更激发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它们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人们了解历史、探索文化的大门。 

  然而,让每一件文物“开口说话”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不断创新展示方式,让文物更加贴近大众。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物的魅力;加强文物保护和研究,深入挖掘文物的文化内涵,让文物“说话”更有深度;同时,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文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为文物“发声”提供有力保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物是我们的根与魂,让每一件文物都成为“会说话”的时代信使,是我们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传承,对未来的担当。我们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让文物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未来的日子里,期待更多文物“开口说话”,讲述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传递时代的精神与力量。让文物成为我们心灵的寄托,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