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70年代的正安老县城(黄明石/摄)
关好门窗。赶场天,十字口摆满各种货摊,人群摩肩接踵,拥挤异常。平时则有圈地作场敲着小锣耍猴戏的、抛刀掷棒唱花鼓的,各施手段,尽展风釆,围观者甚众。县政府前面两棵比两人合抱还粗的泡桐树,春来满树繁花,芳香四溢。夏天浓荫遍地,形如巨伞,也已有百余年历史,高高地静观半城风云。有年春节,水车乡下来的舞狮队在十字口玩狮子,先是锣鼓声中孙猴子和大头和尚引着两人顶戴的金毛雄狮在地面踩高桩、叠罗汉、翻拱桥,然后将十二张方桌翻转,一层一层叠起来。最上一张四脚朝天,“狮子”在四只桌子脚上“踩斗”,或昂首云天,或俯首舔脚,惊险至极。全城万人空巷,十字口一片浪潮般的喝彩声。一九五六年北门老街街口附近一带拆迁,修建两层高的银行和综合门市部、新华书店,把十字口占了一片。过了几年修建百货大楼,十字口被挤占,泡桐树也砍了,鼓楼坝这个历史地名更是鲜为人知。
城外三个坝说的是上坝、下坝和小寨坝。
上坝在西门城外。沿西门河逆流而上至象鼻子沟,沿河一片宽阔的田野,清流宛转,深处为塘,鸟鸣山幽。河边一丘大田,中间有个圆形土墩,其状如鼓,高六七尺,宽二三寻,有石级可登。《州志》上说有株桂花树,我们看见的是几棵柏树,树下有石桌石凳,至于“游览者履点苍苔,逢逢然华音奏响”,我们用力跺脚,也没有听见。那地方名“平田土鼓”,正安八景之一。河那面是文家寨和青杠坡,坡上到处是青杠林,附近山民常用土窑烧木炭挑进城去卖;春秋两季则在林中搭个草棚放养柞蚕,不时吆喝着把长竹筒敲得乓乓乓地驱赶鸟雀。上中学后的暑假,我们几个同学常去西门河上游水塘游泳,游够了,上岸穿好衣服,就去“平田土鼓”休息。在石凳上坐下来,满目是青山绿水,田坝一片铺展舒卷的淡黄,稻花的清香弥漫四野。夕阳西下,田野落霞,竹树掩映的村寨人家炊烟袅袅,河边草坡上牧童追逐,牛铃叮当,一片如诗如画的田园风景,真让人舍不得离去。有时午后雨过天晴,象鼻子沟那面天空出现一道彩虹,在十字口都能望见,轰动半个县城。
下坝在东门城墙和北门城墙连接的郊外,也是一片较为平旷的良田沃土,北门河逶迤东去,经胡家碾坊从翁家坡下石梁河。东门城门外的来青桥还在,桥头有周家面馆,过路人常闻到肉汤的香味,生意很好。那个地方叫东门城门洞。从桥边下去,路过城壕水沟旁古家茶馆和铁匠铺,常见一些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