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凤来仪(上)

——记忆中的正安县城

  (本图由AI生成)

  文|■ 石定 

  正安县城原名凤仪镇,取“有凤来仪”之意。这座群山环抱、历经沧桑的黔北小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基本保持了民国后期的格局。大部分城墙还在,很多地方还有垛口。南门城楼巍然屹立,重檐翘角,门窗板壁几乎完好无损。站在垛口朝城外眺望,可见林木掩映的石级官道和南门坡石碑坊,旁边有接官亭遗址;沿城墙往西则可至凤山半腰雷祖庙(县直属仓库)旁边,附近有龙神祠及“半山灯池”遗迹,残垣断阶,隐现于荒草泥土中。 

  小时候常听大人讲正安故事,说正安原叫珍州,后来叫真安州,改名正安州。州比县大,州官是六品,县官是七品。又说遵义府的大堂,正安州的城墙。城内三座桥,城外三个坝,城头四大门,四门四口井,凤凰都来朝贺。道真就是从正安分出去的…… 

  大人说得多了,八九岁的懵懂孩童,却听得恍兮惚兮。当时父母又只准在南门街上玩,不准超过十字口,更不准出城,真不知县城到底有多大,城外情况更是茫然。后来上初中,行动更自由了,初二时班上十多个喜欢写诗作文的同学组织了“群鹰会”,虽仍是青涩少年,也随意翻阅过《续修正安州志》,选择感兴趣的记载抄录下来,互相传阅。星期天便学古人风雅,约起在城里城外觅迹寻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