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中国/图)

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洛舍镇卫生院儿童体重管理门诊,医护人员在登记儿童诊疗信息。(新华社/图)
文丨■ 佳 雨 整理报道
随着健康生活理念的持续普及,一些社会现象也在新的传播环境下被进一步放大与重塑。“几斤之差”的自我苛责、“瘦身打卡”的无序竞赛、“轻断食挑战”的短期极限行为,成为部分年轻人群体中的流行现象。在部分社交媒体内容中,瘦弱被片面美化,超重被过度污名化,科学体重管理的理性声音在一定程度上被情绪化表达所掩盖,进一步放大了已有的外貌焦虑情绪。
这种将体重与价值、体型与自我认同简单绑定的倾向,违背了体重管理年行动倡导的科学、理性、多元的健康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众的心理负担,亟须通过科学宣传和理性引导予以纠偏。国家推行体重管理年,旨在通过科学膳食、合理运动、心理健康干预,帮助公众形成积极、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而非制造新的焦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