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义会议会址(遵义图库·娄山春/摄)

遵义会议纪念馆文物保护工作人员李若雪在进行文物修复(新华社/图)
旅游不断升温——
以红色文化+科技为主题的《伟大转折》剧目于2024年1月15日首演成功,《伟大转折》演艺综合体成为贵州红色文化新地标,
遵义以红军长征进出遵义的历史脉络为主线,推出“遵义会议·转折之城”“四渡赤水·醉美遵义”“突破乌江·茶海漫乡”等多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让游客沉浸式“触摸”红色文化的温度与厚度。
每年举办“重走长征路”遵义站研培体验活动,通过情景再现打造沉浸式体验。
遵义苟坝现场教学基地、四渡赤水现场教学基地、大发渠现场教学基地纳入省委组织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目录,四渡赤水纪念馆荣获“全国十大红色研学旅行优选基地”称号。
遵义会议会址旅游景区、娄山关景区等4A级以上旅游景区“5G+VR导览”场景应用,实现VR全景、语音导览、AI拍照等功能。
一渡赤水元厚渡口展示中心建成投用,以CAVE沉浸式系统打造互动手翻书、数字沙盘、石墨投影墙等互动式、体验式场景。
苟坝“长征颂”沉浸式体验馆通过视频展播、情景体验增强游客参与感……一处处革命遗址成了历史与今天的纽带,一个个红色景区成了交流的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传承者群像:永不褪色的遵义红
文物和文化遗产到底是保护重要还是利用重要?长期以来,相关部门一直在探讨。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大型文化类节目《一堂好课》上,知名文博专家单霁翔与观众分享了一个故事:
2004年的一个夏日,贵州省黎平县地坪镇的地坪村,一座饱经沧桑的桥——地坪风雨桥遭遇了它生涯中最大的风雨。暴雨诱发山洪,巨浪一波又一波的冲击,让这座有着120多年历史的古桥轰然倒塌。
就在这座桥倒塌的时刻,在场的124名侗族小伙子纷纷跃入洪水中,拼死打捞风雨桥的构件。三天三夜,从贵州一直打捞到广西。最后,在政府的组织下,经过十多天的时间将打捞上来的构件运回了家乡。28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