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为了赓续红色薪火

  苟坝会议陈列馆展陈(苟坝会议会址供图)

  四渡赤水纪念馆陈列的红军水壶 (四渡赤水纪念馆供图)

  遵义会议纪念馆收藏的李炳文夫妇保护“红军资料”的帽筒 (遵义会议纪念馆供图)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作为国家深入推进的重大文化工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经公布就引人注目。

  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的核心区域,在加强革命文物管理和保护的同时,遵义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革命文物的活化利用。

  遵义围绕保护传承、研究发掘、文旅融合、环境配套、数字再现和教育培训六大工程,严格落实《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2019)》《革命旧址展示导则(2023)》等相关规定,累计完成长征文物集中连片保护修缮工程、长征文化展示体系工程等长征文旅体系重点项目125个。

  作为“一核两带七园多点”的长征文物保护传承工程中的“一核”,遵义会议会址周边环境进行的整治与展陈的提升,是遵义革命遗产焕发生机的一个生动见证。

  遵义会议纪念馆运用精细化数据采集技术,对馆藏文物开展原始数字化信息采集,运用三维建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加工形成文物三维模型及其他可视化数字资源。目前采集完成1600件珍贵原始文物(非复制品)和8538页档案文件的二维高清影像生成。

  “这些年来馆参观的游客数量迅速增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紧锣密鼓地进行展项数字化提升、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展柜微环境控制、讲解员培训等工作,新一批不可移动文物修缮项目也已得到批复,即将动工。”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周俊南说,“为了最大程度保障观众的参观体验,我们率先实行夜间开放,闭馆时间从原来的下午5点延迟至晚上9点。”

  如今,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实行夜间开放即将满两年,夜间参观人数在总接待量中占比超过三成。

  不仅是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苟坝会议陈列馆等一批红色场馆持续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让文物从静态走向“活化”,观众在互动中更加直观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进行“直接对话”。

  以红色遗存为依托,遵义打造丰富的红色旅游产品和服务,推动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