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白酒军团”如何破局

  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仁怀作为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在这场行业大“洗牌”中迎接挑战,引发了一场“酱酒革命”。 

  数据分析,仁怀2024年的酱酒产量约为40万千升,约占全国酱酒的61.54%,处在可调控区间。众所周知,酱酒生产须坚守标准工艺,需要3—5年储存周期,当酱香基酒达到一定量时,必将“休养生息”,把酒包装销售出去后再生产。加之,酱酒生产遵循“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的季节性规律,春节后至重阳前本就是传统生产间歇期,上年七轮次酒大部分酿造完成,新一年投料尚未开始,企业生产处在养精蓄锐、蓄势待发状态。 

  仁怀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严格执行生态红线标准,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对环保不达标、未取得环评资格、“四改一提升四建设”工程不彻底的企业叫停生产,待规范完善才能运行,期间部分企业主动减产息产配合整改。 

  在全球经济下行,线上交易、线上营销、电商平台渠道变革冲击下,白酒销售实体经营店面面临转业,传统酒商面临转行或数字化转型。 

  “30元酱酒冲击市场”带来价格体系重构。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主流酱香产品终端价集中在150-800元区间。头部酒企成本构成显示:53度大曲坤沙酒单斤综合成本(含原料、生产、存储、包装、税费)达128元,印证了低价产品多为碎沙或翻沙工艺。 

  仁怀市酒业协会秘书长表示:“30元价格带产品不符合酱香酒生产规律,更多是个别企业的短期促销行为。”再有酱香酒的品质和品牌价值溢价是无以估量的。

  破局路径:产区优化与价值重构的战略选择

  在内外因素叠加影响下,白酒产业迎来产业转型升级、市场销售拓展、品质提升提质、品牌打造塑造、消费面拓展延伸等深度调整。仁怀作为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无疑担当着振兴中国酱酒的重任,开启破局突围路径。 

  在空间布局上,仁怀将酱酒生产功能划分为茅台酒产区、茅台镇传统优势区、仁怀集聚区,构成了120.44平方公里的酱香地图,构建“一核三区”产业矩阵,即核心引领区:以茅台镇为中心,形成10平方公里的酱香核心区,聚集茅台、国台等龙头企业;产业拓展带:沿赤水河延伸,布局20个万吨级酱酒生产基地;配套产业群:建成全国最大的白酒包材产业园,集聚237家配套企业,实现产业链本地化率85%。 

  在产业升级上,打造千亿级产区矩阵,实施“1314”产业集群战略,即持续巩固壮大即1个千亿级企业(茅台)、3个百亿级企业、10个十亿级企业、40个亿级企业。现已形成规模企业133家,亿元以上企业33家,产能5000吨以上企业15家,构建起“茅台引领、群星闪耀”的核心产区企业集群。 

  在品牌战略上,以世界级品牌茅台为核心,带动区域品牌国台、钓鱼台等领军品牌协同发展,形成“1+N”品牌矩阵,创新“产区品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模式,打造“仁怀酱香酒”地理标志品牌,培育30个亿元级区域品牌。目前拥有世界级品牌茅台,认定仁怀酱香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持有中国驰名商标8件、中华老字号企业2个,白酒商标6.22万余件。在第26届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中,摘得大金奖5枚、金奖86枚、银奖77枚。 

  在酱酒产能调控上,仁怀坚持扩增量、去存量、保质量,稳固推进酱酒增长,将酱酒年产量发展到60万千升。茅台“十四五”技改项目1.98万吨将于2027年建成投产;国台、劲牌、酣客君丰等20余家头部企业和中小企业相继扩产增加总量。 

  在技术创新上,推动产业数字化革命,完成5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建成国家级酱香酒检测中心;建立区块链溯源,实现全产业链溯源系统全覆盖。茅台集团建成行业首个5G全连接工厂,实现生产环节数字化管控;国台数智化酿造和智能化勾调,提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