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柑子坪香湾小学》

展览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左)和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参观作品
牵手、共生互进。这里面有着怎样的深层逻辑?
从城市到乡村的追逐,照亮了从乡村到城市的路途。
焦兴涛,长期深耕雕塑创作与艺术教育领域,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日常元素融入艺术创作,让艺术与生活水乳交融。2012年,当时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就读研究生的羊磴人娄金,向导师焦兴涛推荐了自己的家乡。
初识羊磴,焦兴涛被这个平凡的小镇所触动:“羊磴除了那条河,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正是这种“平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娄金介绍,羊磴虽贫穷,但木材资源丰富,当地木匠世代相传的手艺能让木头开口“说话”“唱歌”。
焦兴涛在与当地木匠的接触中敏锐地意识到,他们既不悲观,也不绝望,这里是一片生机盎然、正待开发的艺术土壤。而且这个山间小镇“最大的特色是没有特色”,他们的艺术实践不会打上任何标签,也不会被任何观念所定义。
一个独特的“木工合作组”就此应运而生。2022年12月,四川美术学院的6位艺术家与当地的6位木匠组成6个小组,以平等协商的方式共同创作。10多天后,大家把创作的作品拿到镇上展览,当地的老百姓都被深深震撼了:原来这也是艺术。
通过和木匠师傅的合作,焦兴涛渐渐地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艺术和真实的社会生活、每个人的成长都发生着具体联系,这也坚定了他要继续留在羊磴开展艺术实践的决心。
为了让当地更多的人发现更有趣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激发村民自我表达的能力,焦兴涛还特意在网上挑选了一些有趣的木工作品,制作成PPT播放给村民们看,为这些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山的人打开了一扇窗。
焦兴涛和四川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们在羊磴镇扎根10多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