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磴乡土艺术“闯”北京

  郭开红的木雕作品

  嘉宾欣赏素人艺术家创作的木雕作品

  城与乡的奔赴

  如果说,从乡村到城市集中亮相是一次乡土文化与城市文明的对话,那么当下陈列眼前的雕塑项目、绘画、装置艺术、纪录片影像等多元媒介,便是这次对话最好的纪录与见证。 

  当羊磴镇农民素人艺术家的作品呈现眼前,观众无不为之惊叹。很难想象,这些精彩作品竟出自没有经过专业艺术训练的人之手。这些作品是时间的凝练,更是一扇文明的窗口,成为深刻观察洞悉乡村文化振兴的独特视角。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观展后赞许道:“这些作品保持了一种与自然衔接紧密的淳朴力量。” 

  从乡村到城市的繁荣热闹之路,从不平坦。

  深藏大山深处的羊磴镇曾是贵州省一类贫困乡镇之一。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小镇却在艺术赋能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当阳光照进生活,梦想才能照进现实。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羊磴艺术计划发起人焦兴涛感言道:“本次展览选择在一个充满日常生活气息的北京胡同里进行,恰如羊磴镇在过去13年间将艺术与乡村生活紧密相连的真实写照。” 

  来自清华、北大、川美等高校和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学者则认为,“羊磴艺术”的出现,代表了中国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面貌,也可以在国际上代表从中国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完全是中国符号的当代艺术果实。 

  有人认为,艺术是都市的,与农村没有关系。然而,在黔北小镇羊磴,艺术与乡土却在这里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