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山“变形”记

  丁家山民居

  又要供养2个孩子上学,家庭相对困难,拿不出余钱进行房屋改造。经社区评估,改建她家房屋需要3.5万元,除去补助的1.5万元,还有缺口2万元。社区积极号召村民集资,筹得资金1.2万元,村集体经济又出资5000元,施工方丁书毅投入工钱3000余元……如今,汪界英家已旧貌换新颜。 

  丁明云,昔日思想守旧顽固,曾为了做通他的思想工作,社区干部到家里沟通多次,但都以失败告终。 

  当初,这位61岁的老汉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社区能够将丁家山改造出来,认为自己的投资就是“打水漂”。而当看到别家房屋焕然一新,自家木质结构的老房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他再也坐不住了。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忙着赶工期,将主屋前的花园进行重新改造。 

  “之前的设计不合理,推倒重建耽搁了点时间。砖准备用小青砖,耐看!”丁明云告诉记者,他得赶在年前把一切收拾好,一家人在这里过个热热闹闹的团圆年。 

  花园、池塘、休闲亭,算下来少说也得10多万元。虽然移民美丽家园建设项目已完工,1.5万元的补助政策没有了,但在儿女们的资助下,丁明云参与建设的热情依然高涨。 

  丁明顺,一位73岁的老党员。闲暇散步时,哪里有垃圾,随手捡起来丢进垃圾箱已成为他的习惯。在丁明顺的影响带动下,丁家山组积极探索乡村治理长效机制,建立了文明积分激励制度,成立了一支1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管护环境卫生,调解邻里纠纷。 

  考虑到移民群众的长远发展,社区还从项目资金中挤出32.5万元,采购一批耙耙柑幼苗,发动群众种植。群众以30%的采购价购买了柑苗,种植管护的积极性很高。如今柑苗长势喜人,预计亩产可达5000斤。 

  丁家山移民美丽家园项目完工后,经第三方审计决算,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00余万元,政府资金与移民自筹资金投入比例为1:4。 

  一石激起千层浪。以丁家山为试点的补助改造模式,如今正在保龙社区湾以头组、长扁组积极推广。

  【记者手记】

  共谋聚力、共商集智、共建筹资,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换来的是群众对乡村建设的全力配合、真心参与,既解决了和美乡村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又解决了项目后期管护难题。资金汇聚、人才回流,这是一次和美乡村建设的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