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记者 谢 捷 陈义鹏
“今天特别高兴,领到前胡种植收益3万多块钱!种前胡药材,收入越来越高啦!”蛇年春节,汇川区泗渡镇双仙村洋溢着浓浓的喜悦氛围,村民们迎来了首次村集体经济年终分红,村集体巧用收益为531户村民购买了农房保险,并现场发放前胡收益资金。村民余加均紧紧握着刚领到的钱,脸上笑开了花。
在村民们喜迎村集体经济年终分红的热闹背后,是双仙村一整年辛勤耕耘的成果。
双仙村种植大户余永刚家门口,白嫩嫩的前胡堆积如山,余永刚正手脚麻利地清理着前胡,准备将这些“致富宝贝”运往烘烤房。“种植前胡效益可比传统作物强多了,如果管理得好,一亩地纯收入3000元以上。”余永刚笑着说,“到现在,咱已经采挖并烘干了10万斤前胡,按一斤干货10余元进行售卖,预计可卖出100余万元。”
时间回溯到2020年,双仙村开启了前胡试种之路,余永刚便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从最初的40余亩发展到2024年的500余亩,其中400余亩流转自本村及邻近村子的土地。
前胡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7月至9月是其花期,根茎于冬季至次春采挖,具有宣散风热、降气化痰的功效,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
双仙村能结缘前胡,村党支部书记余庆源功不可没。大学主修农学专业的他,深知村里的气候、海拔、土壤是种植前胡的天然优势。“双仙村地处大娄山脚下,兰海高速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优良的生态环境,简直就是为种植前胡量身打造的。”余庆源目光坚定,话语中满是自豪。
种植初期,温度、湿度调控不好,病虫害频发,施肥技术摸不准……难题一道道摆在眼前。为了攻克技术难关,村合作社果断行动,组织村民代表奔赴安徽亳州“取经”。余永刚就是其中一员,学成归来,他精心钻研,让前胡种植渐入佳境,不仅扩大规模,还在采收季租用村里的10余间烘烤房,带动附近100余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让冬日的双仙村不再寂静。
“我在这儿务工三年多了,每天挖前胡能挣100多块钱,还能照顾家里,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正在采挖前胡的村民马敏,一脸的满足。
双仙村前胡产业的蓬勃发展,靠的是村党支部走出的“3+N”特色路子。“选准一个产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前胡扎根双仙村;“建设一个示范基地”,村党支部引领在前,专业合作社积极牵头,实实在在做出样板给村民看;“打造一支强农服务队”,由15名党员和种植能手组成的队伍,分成13个片区,培训和指导村民播种、施肥、除草;“N”代表250多户村民,依据自家劳动力情况,适度规模种植,不盲目跟风,降低风险。
在发展胡前产业的路上,双仙村一路“绿灯”。从最初50亩的试种,到如今1800亩的规模化种植,全村600多户村民,三分之一都投身其中,种植面积上百亩的就有9户。普通村民依靠前胡种植,实现收入大跨越,少则几千元,多则一二十万元。村级集体经济也借此东风,从曾经的“空壳”村发展到2023年的85.8万元,2024年突破120万元,实现质的飞跃。
据统计,截至2025年1月20日,全村125户前胡种植户已实现销量130吨,销售额达105万元。全村有250余人通过前胡产业实现就近就业,同时带动12户种植大户共种植前胡1100亩,总产值达360万元。
这次分红大会,既是对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吹响了迈向未来的号角。余永刚满怀信心地说:“往后,咱得把种植技术再往上提一提,保证前胡品质,让村集体经济更上一层楼!”
余庆源则说:“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鼓足干劲,扩大前胡种植面积,发展多样化产业,汇集民智民力,助力村民共同增收,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并将集体经济收入反哺群众,赋能乡村振兴。”
双仙村,正以小小的前胡为画笔,描绘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