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城气象新

  赤水市一家竹丝加工厂工人晾晒竹丝(遵义图库·王长育/摄)

  开放引领 融入新发展格局

  产业项目,是遵义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需要攥紧的一只“拳头”。那么,另一只“拳头”,就是扩大开放。 

  眼下,遵义“省域副中心”正快马加鞭走下蓝图,走进港口、工地、开发区……一批批项目拔地而起,包罗万象。 

  2024年9月13日,金沙县经仁怀市至桐梓县高速公路通车,进一步缩短了贵州西部与重庆的时空距离。 

  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遵义可谓逢天时,占地利,得人和,其区位优势明显、经济联系紧密、民间交往活跃。 

  《意见》明确,支持遵义建设全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西部陆海新通道支点城市,推动遵义加快向北开放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 

  2024年夏天,20多万来自重庆、四川的避暑客涌入桐梓县,让该县九坝镇山堡社区的“村晚”火出圈。因距离重庆更近,让这里变成了贵州省规模最大的“候鸟式”旅居地之一。目前,山堡社区共有乡村民宿近千家,避暑旺季入住率达100%。 

  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的遵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搭建“重庆产业+遵义配套”“重庆研发+遵义转化”模式,发展壮大贵州钢绳、飞宇电子、巴斯巴等一批与成渝深度合作的企业。 

  “成渝所需、遵义所能,遵义所需、成渝所愿”,2024年以来,遵义市累计面向成渝地区新签约引进投资项目100多个。 

  看看这些方兴未艾的合作吧,跨越高山深壑,遵义与川渝两省市战略对接、优势互补,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9月,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举办了“2024渝遵工业产业供需对接会”,促成遵义市与重庆市科技装备业商会等一批商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10月,遵义市党政代表团赴四川省成都市考察,与成都市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搭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协作平台,促进两市联动发展、优势互补。 

  开放引领,这条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将让遵义与川渝地区的产业合作越来越默契,遵义正全方位、多层次、渐进式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优势互补 唱响筑遵“双城记”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遵义与贵阳唱好“双城记”,对于贵州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至关重要。 

  早在2016年,在贵州“十三五”规划里,遵义就被定义为区域中心城市。2017年,贵州省党代会报告提出将遵义打造成副中心城市的构想。 

  贵州“十四五”规划中进一步提出,加快构建以遵义主城区为中心,周边城市组成的遵义都市圈,支持遵义做强,与贵阳共同唱好“双城记”。 

  遵义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超过五分之一。2023年,遵义地区生产总值4601.56亿元,位居全省第2位。 

  不光“长得壮”,还“跳得高”“跑得快”“生得俏”,遵义产业发展在全省表现突出。 

  而今,一方红色沃土,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