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在贵州建镁特铝业有限公司铝制品生产车间工作(遵义图库·李仁军/摄)
在遵义市红花岗区,前来参观遵义会议会址的游客络绎不绝;在遵义市汇川区,游客们驻足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缅怀先烈;在遵义市习水县,四渡赤水纪念馆的数字互动体验区、云上博物馆等打开了“追寻”红色记忆新方式……
依托红色资源优势,遵义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和一流旅游城市,该市文旅部门在充分利用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四渡赤水旧址等红色资源过程中,积极与贵阳市有关部门对接,共享入黔游客资源,丰富和拓展贵州旅游“红绿正芳华”的内涵。
采摘茶青、热锅杀青、手搓揉捻……在湄潭县的核桃坝村,最早一批洞察到“茶旅融合”发展潜力的茶企,将茶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游客在基地里便能完成茶叶从枝头嫩芽到最后成型的所有环节,了解黔茶起源和制茶流程。
让游客记得住红色故事、品得到茶香、带得走特色……“红绿”相融之下,遵义旅游品牌打响,一个崭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跃动而出。
2023年以来,遵义市持续推进20个“场景+住宿+多业态”旅游生态圈打造,推动构建遵义旅游新版图,打造遵义旅游新天地。
2024年夏季,全市文旅系统推出各项活动100余场,持续推动红旅、酒旅、茶旅、体旅、康旅融合发展。
大抓产业,是贵阳与遵义唱好“双城记”的主旋律。唯有大抓产业,高质量发展才能掷地有声。
在位于遵义市汇川区的遵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遵义卷烟厂、珍酒等龙头企业正稳步迈向100亿级、50亿级规模,海尔电器、天马机电、梅岭电源等装备制造、现代能源企业正奋力冲刺20亿级大关。
遵义工业基础雄厚,白酒、基础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态势好,工业总产值位列全省第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遵义白酒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便达到了1264.8亿元,是全省超千亿的工业产业之一。
2024年前三季度,贵州茅台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实现营业总收入1231.23亿元,同比增长16.91%,为实现全年增长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遵义拥有着习酒、国台、珍酒等一批知名品牌,壮大以优强企业领航的贵州白酒企业舰队,打造世界一流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
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遵义把期待的目光还投向大力推动氧化铝、电解铝、氟化工等产业链条向中高端发展。
该市持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构建现代山地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力打造“四在农家·和美乡村”样板区。
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方面,遵义因地制宜发展,提质增效明显。目前,全市茶叶投产面积达144.64万亩,实现新增投产茶园1.26万亩,出口茶备案基地达30万亩以上。
不仅如此,遵义新建山银花、金钗石斛、杜仲、太子参、天麻、吴茱萸等优势单品规范化种植基地6个,示范面积达3000亩,并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禽、林蜂等养殖模式,实现林下经济利用和经营林地面积达500万亩以上,累计发展竹资源面积达366.68万亩、占全省比重的72.46%。
强壮“产业筋骨”,借势“自我超越”,遵义奋力推动省域副中心建设“年年见成效,三年跃新阶”。
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补,贵阳遵义正合力唱好“双城记”。建设省域副中心的“黔北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