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赤水市长沙镇长兴村原生态葡萄园,种植户在采摘葡萄。(遵义图库·张浪/摄)

  量270公斤。

  2000年,遵义粮食产量达300余万吨,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

  21世纪以来,遵义主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了“黔北粮仓”向“黔北钱仓”转变的进程。

  2011年,全市的农林牧渔总产值达25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6元。

  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694.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81元。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从收入不稳定到实现稳步增收,遵义农业一步一个脚印,在探索中坚定前行,取得一个又一个可喜成就:

  特色农业发展初具规模。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遵义的茶叶、竹业、辣椒、中药材等特色基地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目前,全市辣椒、茶叶、方竹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位居全省第一。

  品牌效应日益凸显。遵义朝天椒、湄潭翠芽、遵义红茶、黔北麻羊、绥阳山银花、赤水金钗石斛等遵义特产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国字号殊荣,产品畅销省内外,甚至远销海外。

  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以本地朝天椒“遵辣1号”为样本完成了辣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实现了辣椒育种工作突破性进展,并选培育出遵辣系列、遵椒系列、黔椒系列、黔辣系列等50余个地方特色辣椒品种。通过推广轻简化、集约化、高效益、低污染的适用技术,水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