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泸定桥(胡志刚/摄)
万任说,强渡大渡河的意义在于,一是在国民党大渡河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打乱了蒋介石的计划和部署;二是为飞夺泸定桥创造了先决条件,实现了两岸夹击进军,过河队伍有力牵制了敌军3个旅的兵力;三是为中央红军北上川西北,和红四方面军会师打下了基础。
中央红军在石棉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将国民党的大渡河防线撕开了一道口子,为红军继续北上创造了条件。新中国成立后,石棉人用钢钎、铁锹,叩醒了沉睡千年的大山。数十年艰苦创业,石棉县开采石棉矿,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今天,大渡河畔的石棉县,依托大山资源“点石成金”,工业向“新”求突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石棉县围绕能源开发、精细化工、金属和矿物材料等主导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前,石棉工业园区入驻企业68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2家,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
大渡桥横铁索寒
2024年10月底,地处四川省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秋意正浓。泸定桥上,体验瞻仰的游客络绎不绝,波涛滚滚的大渡河从桥下奔涌而过。
泸定桥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长的一座桥梁。这座悬挂式铁索桥桥身由13根铁链组成,下边9根作为底链,两边4根作为扶手,桥长103.67米,桥宽3米。
1935年5月27日,红一方面军在石棉县安顺场取得强渡大渡河战役胜利后,兵分两路向泸定桥急进。5月28日,中央军委发出命令,限左路军先遣团在29日夺下泸定桥。离规定时间只剩24小时,而他们离目的地还有120公里的路程。
此时,敌人也在火速向泸定桥进发。想要扼守泸定桥天险,若不抢在敌人的前面到达泸定桥,趁敌人在泸定立足未稳时发动攻势,我军夺桥任务将难以实现。
“他们用一个昼夜的时间,以飞一般的速度,在预定时间内到达了泸定桥,相当于现在一个专业运动员,一天就跑了三个马拉松,平均一个小时徒步5公里左右,创下了人类行军史上的奇迹。”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讲解员陈雨洁告诉记者。
5月29日中午,红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春武经过商议后决定,在二连挑选出22名突击队勇士冲锋在前。此时泸定桥上的木板基本都被敌人拆除,只剩下13根铁链在风中摇晃,闪着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