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水拍云崖暖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翠华镇界牌村的毛主席路居旧址里,退役军人铺兴友向游客义务讲述红色故事。

  边时,蒋介石电令国民党中央、滇军、川军“不顾任何牺牲,追堵兜截,限歼匪于金沙江以南地区”。同时,派兵扼守金沙江各渡口,将船只送到江的北岸。 

  在纪念馆内的一面照片墙上,写有37个人的名字,他们就是当年在皎平渡口帮助红军渡江的船工,渡江还得从这37名船工说起。 

  红军战士找到当地船工张朝满和张朝连兄弟,在他们的帮助下打捞起一条小木船,并用布条将船上的漏缝塞住。为了帮助红军尽快渡江,当地共有37位船工相继加入,打破“不夜渡”的传统,在7天7夜里轮流摆渡,帮助中央红军3万多人顺利渡过了金沙江。 

  素未谋面,船工为何会帮助红军? 

  红军把自己的物资分给了当地的穷苦老百姓,处处为百姓着想,船工由最开始的不了解红军、躲着红军,到相处下来信任和拥护红军,“这也印证了那句话,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魏亚倩介绍道。 

  “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这一胜利,是在改换了中央军事领导之后取得的,充分显示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二处处长张李明表示,成功渡过金沙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 

  至此,中央红军3万余人,成功渡过金沙江,渡江过程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摆脱了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

  老区焕发新颜

  如今,“金沙水拍云崖暖”七个大字在皎平渡口半山腰熠熠生辉,向世人继续诉说着那段传奇。当年红军巧渡金沙江的三个渡口,随着一座世界第七、中国第四大的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的修建,已被水淹没。 

  在皎平渡镇杉乐红军长征纪念馆,陈洪付指着墙上陈月清的照片向孙子说道,“这个就是你老祖,当年就是他们在这里帮助红军渡过金沙江。” 

  记者跟随陈洪付,沿着蜿蜒的柏油路,经过约40分钟车程,抵达乌东德镇金瑞社区,这里就是陈洪付的新家。2019年随着乌东德水电站的建设,皎平渡口的村民全部搬迁至此。社区坐落在山腰上,一排排崭新的白色小院整齐排列,房前屋后鲜花盛开,瓜果飘香,村内水泥路宽阔整洁,几家门前还挂起了“红色民宿”的牌匾。 

  陈洪付也在社区的帮助下,开起了名为“老船工之家”的民宿。每逢有客人到来,陈洪付就自己当讲解员,为大家讲述那段历史。 

  要离开世代生存的土地,村民们尽管有诸多不舍,但为了顾全大局,纷纷表示:“当初我们的祖辈相信共产党、相信红军,帮助他们渡江,今天我们也要坚定不移跟党走,无条件支持移民搬迁。” 

  船工后代在新的社区开始了幸福生活,作为“西电东送”国家重大工程的乌东德水电站,也在为东部地区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这些年,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加大政策利导,让企业扎根发展,中药材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10万亩以上,产业链从种植到加工,不断延伸。2024年,禄劝中药材种植产值11.3亿元,年加工产值3.57亿元。 

  如今,走进禄劝的村村寨寨,一栋栋干净整洁的农宅、一片片绿意盎然的田园映入眼帘,产业兴旺、民族团结、和谐文明的新风拂过金沙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