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坝会议点亮“真理之光”

  苟坝会议会址(胡志刚/摄)

  文丨■ 刘席君 记者 涂林念 杨梦云 金枭枭 郑海海

  访苟坝重温红色历史

  在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一座800多平方米的老式黔北农家三合院静静伫立。 

  90年前,这里作出了一个与中国革命命运紧密相连的战役决策,避免了一次可能发生的重大损失。 

  这座小院,就是苟坝会议会址。 

  1935年3月9日下午,中央红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城之后,进驻苟坝。 

  3月10日,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急电中央,建议进攻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歼灭驻扎在那里的黔军。 

  张闻天在苟坝“新房子”(今苟坝会议会址)组织召开有20多人参加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是否进攻打鼓新场。 

  会议从早晨一直开到了晚上,争论相当激烈。与会多数同志要求进攻打鼓新场,只有毛泽东一人持反对意见并被会议否决。 

  打鼓新场地形呈口袋状,当时,四周强敌环伺,如果冒险开战,红军将处于四面受敌之境,后果不堪设想。 

  3月10日这天夜晚,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毛泽东回到自己的住所,非常担忧红军的前途和命运,在反复思考后提着马灯,顶着寒风,沿着小道走了将近两公里路,来到周恩来的住所。 

  毛泽东向周恩来分析得失利弊,周恩来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次日一早再开会讨论。 

  3月11日会上,毛泽东详细分析了进攻打鼓新场的弊端。他的分析得到了周恩来、朱德的支持,说服了主张进攻打鼓新场的多数同志,会议最后撤销了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 

  3月12日,中央政治局继续在苟坝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