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航电梯智能化生产车间(遵义图库·杨国庆/摄)
“闯关夺隘”提速发展
娄山关大捷29年后,全国各地的建设者积极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奔赴遵义,拉开了遵义工业发展的序幕。此后,遵义工业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大娄山脚下的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家企业朝气蓬勃,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遵义工业的“生力军”,工业经济发展稳步推进。
位于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一家“三线”企业。20世纪90年代初,中航电梯在航空工业成熟的控制技术及精湛的制造工艺的支持下,成功研发制造出了第一台电梯,填补了贵州电梯制造技术的空白。如今,在中航电梯的智能生产车间,每1分钟就可以完成1台电梯的零部件加工。
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现在的“掌舵人”胡明年幼时随父母参加三线建设来到遵义,2008年,他带着在外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回到遵义,从父辈手中接过三线建设“接力棒”,对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智能化改造。
通过股权改制和转型升级,这家几经沉浮的“老三线”企业走出低谷,华丽转身,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车间智能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有26台机器人、5条智能化生产线,可年产电梯1万多台。
90年砥砺奋进,娄山关下的黔北大地欣欣向荣。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当年红军跨越的天堑,已变成遵义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通途。
党的十八大以来,遵义立足毗邻重庆的区位优势,抢抓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遇,坚持把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贯彻落实贵州省委“四区一高地”主定位的主攻方向,积极探索融入成渝的发展路径。
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贵州娄山关经开区(高新区)的成渝“朋友圈”不断扩大,这里生产加工的绿色农产品也与成渝地区的市场需求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多种遵义农产品成为成渝地区市民餐桌上的“常客”。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励着红军攻克一个个关隘。如今,遵义人在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的指引下,一路闯关,挺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一个开放的遵义正以昂扬的姿态,在新的长征路上跨越发展,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