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山雄关迎大捷

  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

  文丨■ 记者 涂林念 杨梦云 杨云飞

  娄山关上捷报频传

  娄山巍峨,气势磅礴。地处川黔要塞的娄山关,是大娄山的主峰,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后,为了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机关的安全,巩固遵义,建立黔北防御,中革军委命令追歼向北逃窜的溃敌,夺取娄山关,进占桐梓县,防御四川方向的敌军进犯。 

  1935年1月9日,红军向娄山关的守敌发起猛攻,敌人溃不成军,狼狈逃窜。红军攻占娄山关后,乘胜追击,直抵桐梓县城。为了确保遵义北面防御安全,红军继续追歼逃敌,直到进占松坎。这是第一次娄山关战斗。 

  扎西会议后,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1935年2月24日红军攻占桐梓县城,25日,红军向娄山关守敌发起进攻并占领娄山关。26日,敌人以数团兵力进攻娄山关,红军据守娄山关,并采取迂回包抄击溃敌人,最终取得大捷。这是第二次娄山关战斗。 

  娄山关战斗是遵义战役的前奏,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场战斗。 

  “娄山关战斗在当时构建了遵义的北部防线,为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了安全保障,为遵义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遵义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申翔说。 

  在娄山关战斗结束后,一代伟人毛泽东留下了气吞山河的豪迈诗篇《忆秦娥·娄山关》。如今,娄山关景区根据诗词意境,打造了“娄山十景”。 

  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娄山关感悟红军伟大的长征精神,汲取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奋进力量。 

  时光飞逝,峥嵘岁月和战争风云已淡去,但闯关夺隘、攻坚克难的精神永不褪色,一代代遵义人带着“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踏上新时代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