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遵义会议会址(遵义图库·娄山春/摄)

  文丨■ 记者 涂林念 金枭枭 杨梦云 郑海海 杨云飞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在一栋二层小楼里召开。 

  这座小楼,就是现在的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子尹路96号。 

  1934年,“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导致党和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被迫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长征初期,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红军遭遇了重大挫折,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 

  1934年12月12日召开的通道会议,决定改向敌人兵力比较薄弱的贵州进军。 

  1935年1月9日,中央红军从丰乐桥(现更名为迎红桥)进入遵义城,四面八方赶来的遵义群众,点燃鞭炮迎接红军入城。 

  遵义是红军长征以来占领的最大一座县城,红军战士士气高涨。 

  进入遵义城后,红军总司令部设在原黔军师长柏辉章的公馆。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即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 

  二楼的东厢房被临时布置成会议室,房间正中放着一张板栗色的柏香木长桌,周围有18把木边藤芯靠背椅,屋顶正中吊着一盏煤油灯,左墙上有一只挂钟。 

  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取消在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也就是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是党内委托的对于军事指挥下最后决心的负责人。 

  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