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中国/图)
文丨■ 彭 彬
这天清晨打出租车上班,途中,司机大哥说:“看,前面这老头,天天骑车锻炼。”顺着他的目光,我看到前方自行车道上,那老头穿着墨红色的冲锋衣,戴着厚厚的帽子和口罩,骑着一辆深玫色自行车,正慢慢前行。我让司机大哥开慢点,轻轻按下车窗,用手机照了几张老头的背影。看着司机大哥诧异的目光,我说,他是我爸……
寒风中,看着父亲的背影,那些温暖的记忆瞬间涌上心头。
小时候,每到周末,父亲总会用自行车把我和姐姐从县城送回老家,去陪爷爷奶奶过一个愉快的周末。自行车是“永久牌”的二八大杠。20世纪80年代初的小县城有一辆二八大杠,那绝对是人群中最靓的仔!姐姐坐后座,我坐大杠,小手握着车把,风和路边行人羡慕的目光不断从身边划过。
距离县城四五公里处的高山路口,有一个很陡的长坡,在最开始骑车的那两年,快到长坡时,父亲就会讲起他当兵岁月里的故事,他总是把长坡定为必须攻克的堡垒,以一个军人必胜的冲锋精神,在我和姐姐兴奋的“加油”呐喊中,奋力冲顶,再朝着家的方向继续前进。
后来,每到长坡脚下,都是姐姐下车走上去,我仍坐在大杠上,和父亲一起冲顶。姐姐进入高年级后,学业紧张,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的多是我和父亲,我也从前面大杠改坐后座。再后来,到这个长坡脚下时,我也会下车走上去,父亲虽然自己一个人也能冲顶,但他会下车,推着车子和我并肩行进,一路讲述的还是他那些当兵的往事。
20世纪90年代,我和姐姐都有了自己的女式自行车,随着父亲到乡镇工作,我们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的次数渐渐减少。但是只要父亲周末有空,我们父女三人还是会骑车回去。每到高山长坡前,三人总会比试谁先“拿下堡垒”。最开始总是父亲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姐姐和我总能保持第一、二名,父亲就是那第三名。
进入新千年不久,父亲退休,人们的交通工具也慢慢变成摩托车和轿车。
2010年,我的女儿和小外甥都该进幼儿园了,父亲和母亲只得分居两地,母亲在湄潭帮我带女儿,父亲则去成都带姐姐家的小外甥。为了方便小外甥上下学,姐姐给父亲买了一辆自行车,父亲自行车的后座就成了小外甥的专座。遇到寒暑假,女儿到成都玩耍,父亲自行车的大杠坐着我女儿,后座坐着小外甥,这成为公园和小区门口最让人羡慕的一道风景,也是父亲的高光时刻。
小外甥进入高年级后,父亲回到湄潭,终于可以和母亲团圆。临行前,姐姐送了父亲一辆价值不菲的“悍马”牌越野自行车,最关键的是车子的颜色是比较罕见的军绿色,有一种“战车”的粗犷感。父亲很喜欢,也很珍惜,每天骑完车都要擦拭得锃亮。
为了照顾年迈的奶奶,父亲每天都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