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的人口发展之路

  在江苏省兴化市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早教老师指导新妈妈对婴儿进行感知觉训练。(新华社/图)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金色摇篮幼儿园,托育班的孩子在排队领餐。(新华社/图)

  税收优惠,鼓励企业更多聘用育儿期女性。 

  与此同时,新京智库特约撰稿人、人口学者何亚福指出,法国和北欧国家的鼓励生育政策之所以成效较好,核心在于注重两性平等和女性就业支持。这些国家通过父母共享育儿假制度、普惠托幼服务和职场平等保障,提升了女性劳动参与率,使其在兼顾家庭和工作的同时仍能保持较高的生育意愿。何亚福认为,这一经验表明,构建一个对女性生育更加友好的社会环境,包括落实带薪生育假、普及公共托育服务以及保障女性公平就业权利,有助于提升整体生育水平。 

  在政策工具不断充实、专家建议持续汇聚的同时,我国人口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积极变化。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信息显示,尽管总人口出现下降,但人口结构和质量仍在稳步优化,劳动力资源与人才红利依然可期。这为应对人口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在官网公开信息中指出,2023年我国人口呈现出若干积极特征:一是城镇化稳步推进。年末全国城镇常住人口达9.33亿人,比上年增加119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66.16%,较2022年提高0.94个百分点。二是人口年龄结构总体稳定。全国0—15岁人口为2.48亿,占比17.6%;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8.65亿,占61.3%;60岁及以上人口2.97亿,占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7亿,占15.4%。虽然劳动年龄人口有所减少,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