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的人口发展之路

  江苏南京建邺区金地名京幼儿园的老师为小朋友点朱砂(新华社/图)

  安琪认为,应提高补贴金额,适度增加三孩补贴,并探索覆盖一孩家庭的可能性,以增强政策激励效应。同时,逐步放宽申请条件,将长期在一地工作的非户籍人口纳入范围,提高政策的包容性。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则强调,育儿补贴政策需兼顾公平性与地域性。我国生育率呈现“东低西高”的区域差异,相较于大城市,县域和农村更能通过补贴提升生育水平,但这些地区往往面临财政压力。因此,他建议建立国家生育支持基金,探索“财政支持+多元资金来源”的补贴制度,并向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倾斜。在一线城市和财政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率先试点一孩生育补贴。 

  西南交通大学讲师范文婷指出,育儿补贴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补贴来源、对象、金额、方式和类型等要素的科学设计。她认为,政策制定既要考虑地方财政承受力,也要兼顾群众实际需求,才能提升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在完善配套政策方面,雷安琪建议加快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降低家庭育儿成本,并通过“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联合出资建立长期保障机制。同时,应探索税收减免、住房支持、职场友好等综合措施,形成长效激励体系。 

  安徽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孙中锋进一步指出,提高生育意愿不仅依赖补贴,还需要社会保障体系与公共服务的全面支持。他建议加大对托育机构的支持力度,增加专业普惠托位供给;同时在社保、就业、医疗等方面强化保障,例如对育儿父母的社保给予补贴,对招聘育龄女性的企业提供补助,提高未成年人的医疗报销比例等。孙中锋强调,人口问题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最终需要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帮助公众理解并支持相关政策。 

  据人民论坛报道,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指出,我国可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生育支持体系。提升生育率不能依赖单一措施,而需经济、社会、法律等多方面协同发力,营造“生得起、养得好”的友好环境。其中,减轻家庭直接养育成本是关键环节。发达国家普遍通过现金补贴和税收减免来支持育儿家庭。例如,日本长期实施儿童津贴制度,对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按月发放补助:0—3岁每孩1.5万日元,3岁以上至高中毕业每孩1万日元,第三孩补助提高至3万日元,从而有效分担抚养开支。新加坡则推出“婴儿花红”计划,为新生儿提供现金奖励和育儿账户匹配资金,并给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