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妇保院医护人员为产后新妈妈进行科学育儿培训(新华社/图)

2023年以来,四川省泸州市探索“园中园”托育模式,将普惠托育服务嵌入产业园区,着力破解园区职工上班带娃难题。(新华社/图)
元,同时分别给予2000元和5000元的孕产补助。这一政策由政府主导,通过数字化平台申请发放,确保符合条件的家庭应补尽补,大大提高了政策可及性和获得感。
广东等人口大省则在完善托育服务上下功夫,新快报报道,广东省把发展普惠托育作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扩大全日制托位供给。该省托位数已从2020年的22万个增至2024年底的60.2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从2.0提高到4.7个,预计今年底可达5.5个,“一盘棋”式的托育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广州日报报道,2025年,广东创新推出“惠民托育券”补贴计划,由省级财政支持家长购买托育服务。联动全省21个地市统一发放“托育券”,育儿家庭可领取最高价值2000元托育服务消费券或10天免费托育服务的体验券。截至5月25日,全省已有1.2万家托育服务机构、60多万个托位,规模和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托育券”政策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入托费用门槛,吸引更多家长体验专业托育服务,在缓解“没人带娃”难题的同时也提升了家庭的获得感。
除此之外,中西部地区也在发力。澎湃新闻报道,湖北省天门市对16.3万名育龄妇女进行生育意愿调查后,把2023年9月推出的鼓励生育“五条措施”升级为更细化的“七条意见”,通过现金补贴降低生育成本。新京报报道,根据该市政策,生育二孩的家庭一次性补助9.63万元,生育三孩的家庭补助高达16.51万元,包括生育奖励、育儿补贴、购房奖励等多项内容。此外,天门市还对特定群体给予住房优惠,可与生育购房奖励叠加使用,如此大手笔在全国尚属罕见。政策实施半年多来效果初显:统计数据显示,天门市2023年出生人数仅6004人,而在政策激励下2024年1月1日至8月14日出生4232人,比上年同期增加431人,首次实现“由降转增”。官方预计2024年全年出生数将达到6800人,同比增长约13%。这一实践表明,及时、有力度的激励措施能够在短期内扭转出生人数下滑趋势。
除了上述地区,不少地方还在婚嫁、生育、养育各环节推出特色举措:例如山东、吉林等地为多孩家庭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广西、贵州等地在产假之外增设育儿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