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燚,媒体特约评论员。
加快补齐党员干部能力短板,既是破解“本领恐慌”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干部队伍治理能力的长远之计。通过优化知识供给结构、创新学习机制、构建长效体系,推动干部知识储备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
文丨■ 赵燚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一些党员干部暴露出知识储备不足、专业能力欠缺、创新思维滞后等问题。如何加快补齐能力短板、全面提升治理效能,已成为新时代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任何干部的知识体系都有盲区,能力提升也永无止境。然而,一些干部仍停留在“吃老本”状态,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风险防控等新领域知识掌握不足,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明显的能力短板。同时,传统培训模式存在“大水漫灌”现象,课程设置同质化严重,未能精准对接干部差异化学习需求,导致培训资源浪费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此外,知识更新机制不健全,部分干部缺乏终身学习的动力与渠道,进一步加剧了知识结构失衡问题。
破解这些难题,关键在于推动干部能力建设系统化、精准化、长效化。
精准施策,优化知识供给结构。推动知识供给从“粗放式”向“精准化”转变,需构建分层分类的知识供给体系。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能力需求,开发定制化学习课程。例如,为基层干部设计乡村振兴、群众工作等实操课程,为经济部门干部开设产业升级、资本运作等专业内容。同时,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干部知识需求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掌握能力短板,实现知识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
创新机制,激发学习内生动力。建立“学用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学习成效与干部考核、晋升挂钩,破除“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积弊。鼓励干部在实践中学习,通过挂职锻炼、项目攻坚等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开展知识竞赛、案例研讨等活动,激发干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发便捷高效的在线学习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干部随时随地都能获取优质学习资源。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干部学习常态化、制度化。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师,确保知识供给的质量。另一方面,完善知识更新制度,定期组织干部开展知识轮训,推动学习常态化。同时,鼓励干部自主学习,设立学习奖励基金,对在知识提升方面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建立知识共享机制,促进干部之间的经验交流与知识传播,形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
加快补齐党员干部能力短板,既是破解“本领恐慌”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干部队伍治理能力的长远之计。通过优化知识供给结构、创新学习机制、构建长效体系,推动干部知识储备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唯有如此,广大干部才能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