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瞰纪念馆社区(共产党员网/图)
这份红军与百姓的鱼水深情,苟德超铭记在心。成年后,他参军报国,戍守云南边境。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我,就没有我们这个家。”这位有着近60年党龄的老党员话语铿锵。“我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能上高中、参军入伍,在部队历练成长,这都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培养。”
如今,耄耋之年的苟德超已义务宣讲红色故事多年。“我将继续讲下去,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继续发扬长征精神。”
一个个红色故事娓娓道来,一段段光辉历史被深刻铭记。如今,在遵义、在老城纪念馆社区,加入“红色义务宣讲员”队伍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向游客和群众讲述遵义的红色故事。一群8岁至14岁的“小小红色宣讲员”也加入其中,红色基因在遵义代代相传。
童声嘹亮薪火传:小小宣讲员的大担当
在遵义会议陈列馆内,游客络绎不绝,“小小红色宣讲员”漆铭臣正在讲解:“大家好!我是来自遵义市文化小学的‘小小红色宣讲员’漆铭臣。今天由我来为大家讲解第二部分——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讲解中的漆铭臣从容、自信,小小的身影成为陈列馆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讲得很清楚。我听了他的讲述,进一步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理解。”江苏游客唐贵明说。
边听边学的市民冯优说:“作为年轻党员,我们要向讲解员学习,传承好红色基因。”
漆铭臣的家就在遵义会议会址附近,他从小听着红军故事长大。小学三年级,漆铭臣报名参加“小小红色宣讲员”选拔并成功入选。每年寒暑假,他都会走进遵义会议会址,通过一次次解说,将遵义红色文化铭记心间,也传递给更多人。
“每一次讲解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2023年,我到珠海为当地部分师生讲述遵义会议的故事。大家的掌声,让我感到特别自豪。”漆铭臣说。
在遵义,像漆铭臣这样的“小小红色宣讲员”有1000多名,他们不仅在遵义宣讲,更走向全国各地,传播遵义的红色文化。“今后我还将继续加强学习,通过更好的讲解让更多人感受遵义厚重的红色历史。”漆铭臣说。
志愿服务润民心:党群共绘幸福家园
近年来,纪念馆社区组建“一老一小”红色宣讲员队伍,涵盖了党员、学生、退役军人、志愿者等志愿服务力量。今年以来,该社区已提供志愿讲解万余次,服务游客超10万人次。
纪念馆社区常住居民有2100余户5200余人。如何建设好社区、展现文明形象?这些年,纪念馆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定期召开居民大会,群策群力解决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事。
“无论大事还是小事,社区都及时组织坝坝会、院委会,大家一起讨论、出主意,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这个工作方法好,提高了居民的参与度、幸福感和满意度。”社区居民阮明星说。
在社区居住了二十多年的郭云山也深有感触:“社区变化很大,环境卫生和文明形象越来越好,住得很舒心。”
纪念馆社区以“居民点单,楼栋长、网格长收单,社区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模式,常态化开展各类惠民活动。今年以来,已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义诊、法律维权宣传、城市环境美化等活动20多场,150多名志愿者踊跃参与。
展望未来,纪念馆社区党委书记张仙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整合资源,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不断探索共筑共建、资源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深入推进文化社区建设,让活动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具特色,让居民共享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