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片奋进的热土标注了历史新坐标,擘画了发展新图景,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放眼今日之黔东南,各族儿女沉浸在总书记考察带来的温暖、幸福和喜悦中,从机关到基层,从城市到乡村,到处呈现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场景,到处洋溢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处处铺展着实践创新的画面。
殷殷嘱托,化为前行动力;切切关怀,凝聚奋进伟力。当前,黔东南正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坚定信心、苦干实干,稳中求进、善作善成,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奋力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锦绣黔东南新未来。
坚定自信 焕发生机
“悠扬的侗歌唱给党呀唱给党,呀啰呀啰耶……呀啰耶呀啰耶……”每当夜幕降临,肇兴侗寨鼓楼下便会歌声阵阵,宛如天籁,《侗歌声声唱给党》承载着侗家人最质朴、最诚挚的爱戴之情,萦绕在古寨的上空。
“当时总书记来到肇兴侗寨,我们就在寨门口唱侗族大歌迎接。这是我们侗族的宝贝,一定要传承下去!”回想起三个月前的情景,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黎平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陆艳玉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总书记的到访,让她久久难忘。
侗家人常说,“饭养身,歌养心”。侗族大歌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2500年来的族群认同与文化记忆,如今更成为了侗家人增收致富的“金凤凰”。
陆艳玉未曾想到,现在她们在鼓楼下的吟唱,已成了游客眼中“最古朴的时尚”。
“我们的队名叫‘布谷催春’,因为布谷鸟是报春的使者。我们歌队也要做乡村振兴的‘布谷鸟’,用歌声唱出好日子。”陆艳玉曾是一名导游,走遍侗寨的她深知没有体验感的侗寨留不住游客。2022年,她在当选村妇联主席后,带着传承侗族文化的初心,挨家挨户说服农妇、店主、返乡青年加入村里的歌队。
白天耕耘劳作,夜晚唱歌表演。平日里,陆艳玉还经营着自家的侗族文化体验馆,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蜡染、打糍粑、捉鱼等侗族文化和民俗。古老歌谣与现代体验深度交融,让更多的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
“好多游客来,都点名要听《布谷催春》。”从小在歌声中长大的陆艳玉特别欣慰侗族大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如今,“布谷催春”表演队每晚都准时在鼓楼下开演,歌声、欢笑声连成一片,在侗寨的夜色里荡漾。
“总书记说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这些话我们记在了心里,现在提起侗族文化,我们都充满自信。”陆艳玉满脸自豪地说。
以歌代言、以歌传情、以歌记事,传唱了2500多年的侗族大歌歌唱历史故事、自然之美,唱出了对生活的热爱,也唱出了好日子。
“现在肇兴侗寨旅游迎来‘井喷式’增长。‘五一’期间,景区接待游客7.0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0.76亿元,同比增长都在45%以上。”肇兴村党委书记陆卫敏兴奋地说。
陆卫敏介绍,文旅融合促进产业呈现方兴未艾、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也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肇兴侗寨把旅游和非遗结合起来,做出自己的特色。现如今,5000多人的村寨都吃上了“旅游饭”,400多家酒店、民宿、饭店,60多家传统手工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带动村民2000余人就业创业,共享发展红利。
“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寄语,如同春风化雨,让深藏群山的民族瑰宝焕发出新生机。
打开山门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千年古韵的民族风情正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绘就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传承保护 绽放异彩
在肇兴侗寨,五座以“仁、义、礼、智、信”命名的鼓楼耸立于村寨中心,飞阁重檐如羽翼舒展,檐板彩绘诉说着侗族千年文明。
“先有鼓楼后有寨”。在侗家人心中,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是侗族同胞的议事厅、是戏台,更是“精神祠堂”,而每一座鼓楼的营造完全靠榫卯衔接,没有用到一颗钉子。
“墨线是木匠的生命线,线准活儿才稳,线歪了,活儿也就废了!”今年57岁的掌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