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织锦绣 初心映山乡

  黎仕伦的放映日志

  黎仕伦在余庆县构皮滩镇红旗村双石坝为村民放电影

  下的放映日志,思绪一下回到了过去。 

  1978年,高中毕业后的黎仕伦到余庆县敖溪区电影放映队工作,下乡放电影。 

  彼时,18岁的他,第一次扛起放映机,开始翻山越岭、走村串寨为农村群众放映电影,开启了乡村电影放映员的生涯。 

  “我第一次放电影,是在当时的龙家公社小坝放映的,影片是《地道战》和《红岩》,现场的观众人山人海。”尽管已经过去了47年,黎仕伦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放映时的场景。 

  这些年来,黎仕伦走遍了余庆县的村村寨寨,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还有很多。 

  “有时候去一个村放映,要转十来天,把各个生产队都走遍,所以就需要在乡亲家里借宿。”黎仕伦说。 

  正聊着,一阵响亮的电话铃声让黎仕伦回到了现实。 

  “你们说今天要放电影,来得了不?”电话那头,余庆县构皮滩镇红旗村党支部书记何定兴问道。 

  “要来要来,说的要来一定会到,等一会儿就出发。”黎仕伦连忙回应。 

  下午4点过,黎仕伦和另外两位放映员驱车前往红旗村。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沿途是熟悉而美好的风景,黎仕伦抬头望向窗外,阳光透过车窗映照在他泛着笑意的脸上。 

  “黎大哥,你不是已经退休了吗?怎么还来放电影哦?”到达第一个放映点——红旗村双石坝,村民宋锡华笑着问道,随即转身从屋里把板凳抬到院坝,热情地招呼大家。 

  “是退休喽,但还是想继续为你们服务,多放几场电影,能干一天我就想再坚持一天呐!”黎仕伦一边说一边忙活起来,‘七一’建党节到了,我特意挑选了红色主题电影《钢铁意志》。” 

  搭支架、挂幕布、调试放映机……不一会儿,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村民们三三两两来到宋锡华家的院坝,围坐在一起等待电影开场。 

  村民们的交谈声和笑声,在青山绿水间回荡,成为山野间的生动乐章,也是黎仕伦心中深深的眷恋。

  坚 守

  “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电影院播放电影时的工作照。” 

  “这是2001年,贵州省第二届农民电影节在遵义举办,开幕式后,我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翻开泛黄的旧相册,一张张老照片映入眼帘,仿佛一帧帧胶片放映着黎仕伦的光影人生,讲述他放映生活的点点滴滴。 

  时代变迁,电影行业兴衰更替。1982年,为了养活电影放映队,黎仕伦和同事把公社的会场空地改成了简易的电影院,开始售票放映。 

  1986年,为了适应电影放映趋势的发展,黎仕伦考到贵州省放映技术学校,学习电影放映技术。三年学成后,他却发现自己心中的“电影世界”有些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