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何奔向小城

  旅拍摄影师在浙江慈城古县城景区为游客提供旅拍服务

  (新华社/图)

  游客在贵州省安顺市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新华社/图)

  童乐园订单量也分别增长111%与189%,进一步印证了亲子客群与家庭型出行的高频趋势。

  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年轻群体在目的地选择上呈现出多元偏好,体现出Z世代在出游动机上的文化融合与情绪导向并重的特征。年轻游客常常为了某种兴趣爱好或情感共鸣而奔赴一座小城,“跟着音乐去旅行”就是一大趋势。如海口的草莓音乐节、嘉兴的龙虾音乐嘉年华,都吸引了大批年轻人跨城而来。此外,美食打卡同样是年轻人旅游的强大动力。有数据显示,热门特色菜品销量增长37%,烧烤相关订单则上涨36%,本地风味正在成为影响游客满意度与复购意愿的关键因素。餐饮不仅满足了游客对“真实生活”的感官想象,也通过“吃”的方式建立起旅行与情绪之间更直接的链接。“跟着美食去旅游”已成风尚,辽宁锦州烧烤、河北定州盖烧饼、重庆荣昌卤鹅、江苏昆山奥灶面、福建平潭海鲜等地方美食在节假日期间屡屡登上热搜,相关特色餐厅门庭若市。年轻人愿意为了一口正宗的风味远行千里,这种情绪价值正塑造新的旅游潮流。

  “95后”游客展现出鲜明的“为情绪买单”特质,甚至催生出“票根经济”等现象级产业链——有人为看偶像演唱会追巡回场,有人因为迷恋汉服文化专程跑去山东曹县采购马面裙。这些兴趣圈层自发传播,让原本籍籍无名的小城因为一个IP或标签而声名大噪。

  这些变化正在重新定义城市的吸引力,它不再依赖宏大叙事或单一IP,而是以真实日常、文化差异与情感共鸣为驱动。在奔赴小城的途中,当代年轻人也在重新寻找“自我与世界”的连接方式。这一趋势背后所映射的,是一代人对“高压都市逻辑”的温和拒绝,也是小城市发展面临的全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