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城遵义 文明交响

  湘江河畔(遵义图库·娄山春/摄)

  崇德向善:文明新风浸润黔北大地

  在红色精神的滋养下,遵义的文明沃土愈发丰饶。从榜样引领到移风易俗,向上向善的时代新风浸润人心,绘就出黔北大地的文明新画卷。 

  今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遵义成绩亮眼:遵义市、仁怀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赤水市首次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截至目前,遵义累计创建全国文明村镇43个、全国文明单位39个、全国文明家庭5户、全国文明校园11所;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17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入选全国“新时代好少年”;87人获评“中国好人”、350人获评“贵州好人”。 

  遵义在建立先进模范科学选树培育机制的基础上,健全模范关怀制度,常态化关怀礼遇先进模范,帮助解决其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转化为长效机制。 

  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座城。黄大发、杜富国的先进事迹广为传颂激荡城乡,带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

  文明实践育新风,润物无声聚民心。遵义多措并举整治陈规陋习,推动文明培育入脑入心,移风易俗落地生根。 

  绥阳县旺草镇小旺草村制定村规民约树立文明新风,实现了基层治理从“被动管”到“主动约”的转变,该“文明约定”模式已在全省推广。 

  在文明新风培育中,遵义开展文明新风短视频创作展播,聚焦不文明现象,推出《党员说唱树新风》等贴近群众的作品,潜移默化引导文明行为养成。 

  随着习水“寨管家”、湄潭“车不过十礼不过百”等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举措落地,移风易俗的文明种子,正播撒在和美乡村建设的沃土中。

  惠民利民:文明创建书写幸福答卷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精神文明不仅是思想的灯塔,更成为治理现代化的“催化剂”,推动城乡面貌蝶变、民生福祉升级。 

  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四中桂苑小区,增设智能门禁,规整老化线路,美化楼道墙面,改造排污管网……住在小区40余年的居民刘大敏感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