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城遵义 文明交响

  遵义会议会址(新华社/图)

  一座城市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明新风的滋养。近年来,遵义坚持以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文明城市建设为引领,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常态长效,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立根铸魂: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芒

  红色是遵义最厚重的底色,在理论武装与红色教育的双轨并行中,红色文化浸润滋养着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 

  一位“讲道理”,一位“摆故事”。近日,在红花岗区巷口镇沙坪村,宣讲员邹美和杨成刚生动的理论宣讲,赢得村民纷纷称赞,“这种宣讲方式既新颖又接地气,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单人讲”“理论宣传二人讲”“群众讲”……遵义创新“理论宣讲+文艺”模式,组建宣讲团队深入村寨广场、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宣讲,用百姓话语析事明理,深入浅出释疑解惑,把“大道理”讲成“小故事”,把深理论说成“大白话”,增强理论传播的感染力;用身边人身边事引证理论,联系民生改善、创业致富、农村变化等鲜活的事例,让理论宣讲深入人心。 

  守正创新的宣讲体系,推动理论宣讲“走新”更“入心”。 

  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遵义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宣讲4270场次,受众达24万余人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赤水“文明实践·乡帮会”、湄潭“茶话湄江”等一批文明实践活动特色品牌唱响主旋律,传递好声音,从“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转变为“你点我讲”的双向互动,实现理论宣讲精准高效、双向奔赴。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遵义将革命旧址转化为新课堂、将实物史料转化为新教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推动形成“一现场、一专题、一教材、一案例”的纵深化、立体化现场教学课程体系。 

  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等纪念场馆提质改造,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让历史情景再现、让文物“开口”说话,让观众从那段峥嵘岁月里感悟红色精神。 

  炮声震耳、战士浴血奋战……《伟大转折》剧目打造全景沉浸式体验,使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长征岁月。最高峰时一天演出7场,单日接待观众超6000人次。 

  一座座红色地标成为追寻红色记忆、感悟时代变化的“红色课堂”;一条条红色线路成为“行走的思政课”,让红色文化浸润人心,让信仰种子深植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