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重生活方式的系统升级

  锻炼者在成都锦城湖公园跑步(新华社/图)

  市民(右)在杭州市拱墅区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重管理门诊就诊(新华社/图)

  研究所研究员、注册营养师、营养学博士徐海泉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指出,许多人在体重管理中存在膳食结构单一、误以为减少主食即可减重的误区,而忽视了整体营养平衡的重要性。他强调,科学饮食应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即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倡导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大豆制品,适量摄入鱼、禽、蛋、瘦肉,并严格控制高盐、高油、高糖食物的摄入。徐海泉特别提醒,主食之外,藕、山药、芋头等食材淀粉含量也较高,水果如香蕉、榴莲等亦热量不低,因此在制定饮食计划时,应关注食物整体能量密度而非单一成分,确保膳食质量与总量的双重控制。

  在众多体重管理方法中,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上观新闻报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指出,合理的间歇性禁食有助于减少内脏脂肪、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调节代谢状态,并可能带来心血管保护、认知功能提升等多重益处。对于轻至中度超重人群(BMI25-35)、代谢综合征患者及部分高胰岛素血症个体,经过专业评估后,间歇性禁食可以作为一种科学的体重管理手段。

  常见的间歇性禁食模式包括“16∶8禁食法”(每天16小时禁食、8小时进食)、“5∶2禁食法”(每周两天限制热量摄入)和“隔日禁食法”。其中,16∶8禁食法因相对容易坚持,适合初学者尝试。而5∶2禁食法则在灵活性和代谢改善效果之间取得了较好平衡。需要强调的是,间歇性禁食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儿童、青少年、孕产妇、重度肥胖患者、低血糖人群及消化系统功能较差者等,均不建议采用禁食方式进行减重。此外,即使采用禁食方法,进食期间也需保持营养均衡,避免高糖高脂饮食,保证足够蛋白质与水分摄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专家建议,初次尝试间歇性禁食的人群应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从较短禁食窗口开始,逐步适应,并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科学调整,确保在减重过程中兼顾健康与安全。

  运动干预同样是体重管理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IFBB(国际健美联合会)私人健身教练梦冉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单纯依赖长时间有氧运动,忽视抗阻训练,容易导致肌肉量流失,从而进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