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40年代遵义新华桥远景(遵义市档案馆/图)

在遵义会议会址的朱德、康克清住室的墙壁上,当年红军留下的标语“保卫书籍 不要乱拿”。(资料图片)
任驻日公使期间,和著名金石学家、版本学家杨守敬共同收购了不少流失在日本的中国书籍,其中不少是孤本。回国后,黎庶昌先生又选出一部分编为《古逸丛书》,由金陵书局刊行,曾引起国内外学者和藏书家的震动。”徐特立对黎庶昌爱护祖国文物的精神十分敬佩,并谆谆告诫周围的其他同志,一定要把书籍好好保存起来。徐特立当即请人把这些书籍搬到了遵义府学去封存,依然由赵乃康代为管理。
徐特立为什么如此信任和仰仗赵乃康呢?
原来,赵乃康名恺,自号牂北生,又自称平叟,与礼部主事、安顺人杨恩元共同担任《续遵义府志》的总撰工作。《续遵义府志》是民国时期贵州省唯一修成刊行的府志,共35卷,上自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下迄宣统三年(1911年),让清朝晚期近70年的地方资料有史可稽。不仅如此,赵乃康一生极为崇拜西南巨儒郑珍,对阐扬郑学不遗余力。1935年1月,徐特立在赵乃康的家里当面称赞编写《遵义府志》的郑珍、莫友芝两位先生有学问,对抢救遵义历史文化遗产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还高度评价赵乃康是继郑、莫之后为遵义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的文化人。徐特立说:“遵义的图书多,这些图书是很珍贵的。”他诚恳地建议赵乃康把战时散乱的书籍收集起来,妥善保存。
赵乃康没有辜负徐特立的厚望,较好地抢救保护了大量书籍和文物。
徐特立交办后,赵乃康立即召集人员到有关人家去抢救、收集各种珍贵书籍及文物,集中到遵义府学后仓保管。因此,赵乃康及李筱荃、李维伯、杨干之等遵义文化名流家里的藏书,后来都得以妥善保存在遵义图书馆里。
杨干之先生致力于郑珍诗笺注释,他搜集的藏书甚多。由于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负面宣传,杨干之匆忙离家去了乡下,家里的门户大开,书籍散乱。徐特立知道此事后,立即与赵乃康商量保护事宜。赵乃康立即安排人员随徐特立至杨宅逐一封存,搬运至遵义府学保管。
赵乃康完成任务后,在呈徐特立的诗里记录了保护书籍与文物的事情。赵乃康盛赞徐特立对遵义藏书保护工作的关怀、指导和功劳:“军中忙无暇,积极救文化。维护文物功,当不在禹下。”
(来源:遵义市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编《鱼水情深:遵义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