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白酒 +”新赛道

  这里,正在探索中国白酒行业传统技艺与智能化酿酒结合的创新场景。 

  面对产业转型的时代命题,遵义持续推动酱香白酒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创新迭代建设智能车间、数字酒库,初步构建了覆盖原料种植、机械制曲、智能酿造、数字营销等全产业链集成创新体系。 

  “安静”的生产场景背后,科技力量奔腾不息,让传统白酒产业焕发新动力。 

  不仅以“智”赋能,推进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更多行动,在遵义铺展开来。 

  遵义好酒,标准化生产,以匠心坚守初心。从《遵义大曲酱香型白酒》(T/GZSX030—2018团体标准)《酱香型白酒小作坊生产规范》等标准体系出台,到积极开展酱香白酒产区认证赋码工作,遵义白酒严格执行统一的生产、勾调、储存、检测等一系列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产品溯源管理,以品质赢得未来。 

  遵义好酒,源自遵义好粮,已经很久。制定出台《遵义市红高粱生产环境保护规定》,对本地红高粱生产环境包括红高粱种植、收购、贮运、加工、品牌建设等所依赖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的组合进行全方位保护。 

  遵义好酒,向“绿”提“质”,向新而行。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白酒产业综合治理,通过一系列绿色环保设施的加持,为遵义白酒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砝码。 

  立足资源禀赋,厚植发展根基,培育内生动力,在白酒产业蓄能聚势“加速跑”的路上,遵义酱香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品牌价值持续彰显。 

  目前,全市白酒企业中共有“中华老字号”5家、“贵州老字号”19家,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家、省长质量奖2家,省长质量奖提名奖2家,酒类中国驰名商标12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在2024年华樽杯品牌价值200强报告中,遵义酒类品牌数量18个、占比9%。这些,都为遵义白酒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有可为新未来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遵义白酒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清晰可见:持续做优做强白酒首位产业,推进一批酒企技改扩能,围绕“以销促产”,研究制定支持白酒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大重点酒企扶持力度,抓好白酒产销衔接,全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 

  步步为营的背后,是遵义与时俱进、乘势而上,坚定不移加快发展白酒产业的脚踏实地。 

  立足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遵义将充分发挥白酒产区优势,在产能结构与效率优化、企业梯队结构重塑及市场端持续创新突破,积极面对白酒产业的深度调整。 

  越是形势复杂多变,越是爬坡上坎之时,越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更多探索实践正在有序推进。 

  在今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集中采访中,遵义市委副书记、市长黄伟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遵义将抓好“四个一批”建设,不断丰富消费场景和业态,更大力度推进“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同时,创新营销方式,拓展国内外市场,深入研究开发适应不同地区消费需求的新产品,有针对性地办好“黔酒中国行”“黔酒全球行”等活动,推动白酒“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