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直播 PK中的约定惩罚”套上笼头

  漫画作者:潘雨阳

  文丨■ 何勇海 媒体特约评论员

  近期,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公安分局网安大队在工作中发现,本地三名网络主播为快速吸粉牟利,在直播PK连线中约定“败方”到城区人流密集区域进行低俗表演,以示惩罚。当日直播PK结束后,“败方”白某某与“胜方”蒲某、李某某来到城区某步行街公然进行低俗表演,并录制成视频发布至网络传播,其夸张出格的行为引发现场群众聚集围观,不仅严重违背公序良俗,还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巴州区公安分局依法对白某某、蒲某、李某某作出行政处罚。 

  如今是个“网红遍地走,流量满天飞”的时代,这三名网络主播原本是不是网红,如今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次他们确实是以低俗表演和低俗街拍的方式“走红”网络了。网友纷纷斥责他们低俗无底线,为流量不顾一切,把低俗当创意,把庸俗当卖点,搞歪门邪道,注定会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有人认为,像这种网络主播,在受到行政处罚后,还应该责令平台永久封号,以绝后患,“杀一儆百”。这样的建议值得采纳。 

  这三名网络主播在街头的低俗表演,起因在于直播PK中的约定。当前,直播PK已成为不少网红吸引粉丝掏钱打赏的重要手段,能为主播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和知名度,胜方可按照约定的PK规则惩罚败方,一般为真心话大冒险、表演舞蹈乐器等,也有一些约定惩罚出格变味。诸如,要求败方自扇耳光、吃大量芥末或食盐、饮酒、嚼碎大蒜抹眼睛等,胜方肆意训斥败方,包括谩骂吐脏、人身攻击等。 

  还有媒体报道称,直播PK惩罚乱象不断,背后竟有推手。针对直播PK,有直播公会、MCN机构或主播孵化机构提供“PK节目效果”“10分钟PK怎么打”等培训课程,有的还教学“刺激”玩法。在部分社交、短视频平台,流传着大量“怎么通过PK要到大票”“直播间PK游戏惩罚大合集”等经验帖。像“直播间PK游戏惩罚大合集”这类经验帖,宣称“一个好的惩罚就是一场PK成功的一半”“直播PK惩罚玩得不对,收益减少50%”等,在惩罚花样没有底线方面助纣为虐。 

  回到“街头低俗表演”这种直播PK惩罚,可谓是将惩罚花样没有底线演绎到了线下。直播间尚且不能搞低俗擦边直播,冲击社会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何况是街头表演? 

  有人认为“法无禁止皆可为”,实际上,直播与街头表演还要受到公序良俗的制约,公序良俗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而道德层面包含的问题要远远超过法律所规定的内容。公序良俗对每个人的行为都具有引导约束作用,显然也包括网络主播。 

  相关部门对街头低俗表演及录制视频上网传播进行处罚,值得点赞。相关平台及有关部门对直播PK中的游戏规则也该较真。特别是平台,应针对直播PK环节中的低俗游戏、狠斗互撕、诱导打赏、炫富或恶意炒作等不良行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通过日常主动巡检、智能语音识别、用户投诉受理等方式发现不良乃至违规内容。尤其应针对PK惩罚方式不断翻新,建立PK惩罚负面清单,让那些号称“刺激的PK惩罚”“让人很有记忆点的PK惩罚”从直播间消失,一经发现违规,平台应给出直播封禁、账号封禁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