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遵协作:产业聚能 服务赋能

  文丨■ 汇川融媒 黄玘佳 陈立果

  在汇川区粤黔协作珠遵产业园,一辆辆满载陶坛的货车缓缓驶入地下室,空气中弥漫着辣椒的独特香味;而在另一侧的茶饮生产车间里,全自动生产线正高速运转,一瓶瓶饮料整齐排列。作为东西部协作的重要载体,粤黔协作珠遵产业园坚持“产业聚能、服务赋能”的理念,积极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贵州遵义袁老头食品有限公司的大门口,上千个一吨容量的陶坛被叉车逐层卸下,轻放于园区地下室中。“我们的糟辣椒必须用陶坛装好后在12-18℃恒温条件下储存,才能保留其独特风味。”公司董事长袁世牻说。 

  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1月,主要生产辣椒面、糟辣椒、油辣椒、酱腌菜等系列产品。2024年7月,通过汇川区招商引资选择在粤黔协作珠遵产业园建立新厂。 

  走进智能化炒制生产线,只见四台全自动旋转炒锅正在以400℃高温翻炒色泽红亮的辣椒,工作人员一边投入原料,一边实时监测色泽变化。“以前传统炒制靠老师傅‘看色听声’,炒一锅辣椒要花几个小时。”袁世牻说,现在智能系统自动调节火候,500斤辣椒大约40分钟就能炒制好,炒出来的辣椒辣香醇厚。 

  该公司不仅保留了手工艺传统,还引入了智能温控系统,使产能与品质同步提升。依托“线上电商+线下集团合作”双轮驱动,公司年产值可达5亿元。 

  与辣椒香味交织的是贵州圆遵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的清甜茶香。这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正将一种独特的新茶饮基因注入黔北大地。 

  “选择入驻粤黔协作珠遵产业园,既是东西部协作的使命召唤,更是产业布局的战略考量。”该公司董事长王家虎坦言,他们特别看重园区的“双高速出口”区位优势——距高速路口仅两三公里的距离,让饮品能快速通达全国各地市场。 

  进入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首条先进的无菌生产线,采用46道质检工序把控质量。从PET材料溯源到生产环节实时监控,每个节点都有化验、质检、跟单人员驻守。透过玻璃幕墙,可以看到质检人员在生产线间来回穿梭。当调配好的苏打水进入灌装区,高速旋转的灌装机以极高的效率将苏打水精准注入PET瓶中。每一个瓶子在进入灌装区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确保瓶身无菌无污染。灌装完成后,瓶子迅速进入封盖环节,先进的封盖设备将瓶盖紧密旋紧,以保证产品的密封性。 

  目前,水系列产品日产量每小时可达8000瓶,新设备投产后产能将翻数倍。 

  这种生产效率的背后,离不开珠遵协作的强力支撑。2022年,在粤黔协作遵义工作领导小组的号召下,珠海市三盈食品有限公司选择在汇川区粤黔珠遵产业园投资兴办贵州圆遵食品有限公司,助力遵义市新茶饮产业,带动区域茶农增产增收。 

  作为园区运营方,汇川区产投公司始终把企业呼声当作“第一信号”。园区目前已建立“每周走访、每月会诊”机制,通过制定“企业需求响应清单”,从水电气配套到物流运输全流程扫描痛点。 

  “我们还与格力集团成立联合督导组,推进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尽快完工,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营。”汇川区产投公司园区招商运营部工作人员吴磊表示,园区设立了企业服务中心,提供从项目申报、注册登记到员工招聘、信贷审批等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做到随叫随到,上门办理,全力解除企业后顾之忧。 

  当前已有7家企业签约入驻园区。随着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和产业资源持续导入,这座承载着东西部协作使命的产业园,正以“黔北特色、湾区标准”的独特基因,书写产业振兴新篇章。 

  粤黔协作珠遵产业园的蓬勃发展,正是东西部协作“珠海智慧+遵义实践”的生动写照。未来,这里将继续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书写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