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8日,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团队的工程师(右)在为客户介绍一款四足机器人。(新华社/图)
在2025年浙江两会期间,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访时表示,针对“杭州六小龙”在国际上的热度,杭州将持续推进创新活力之城建设,重点打造“三个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首选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他说:“即便财力紧张,也不能压缩科技投入,必须让创新成为杭州的城市底色。”
在浙江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杜旭亮指出,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夯实基础要素、推进重大项目布局,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他表示,浙江将全力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创新高地,2025年将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加快新型算力体系建设,围绕“算力强省”目标,推动现有算力设施升级改造,集约布局5个万卡智算集群,力争全年全省算力规模突破100E FLOPS。通过出台“智能券”政策,为企业在算力、语料、模型等方面提供成本补贴,助力人工智能企业轻装上阵。二是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依托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加快构建高质量数据集语料库,推动数据开源开放倍增计划,建立健全数据要素价值化机制和相关政策标准体系,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新路径,完善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提升数据要素配置效率。三是鼓励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浙江将出台《“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5—2027年)》,支持地方政府、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开放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各行业领域;同时聚焦建设一批重点“人工智能+”示范项目,在用地、能耗、排污权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委员、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人工智能制度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盘和林指出,“杭州六小龙”企业均为民营科技初创公司,其集体崛起为各地发展科技初创企业提供了重要启示。盘和林表示,从创业者角度出发,科技企业的发展核心在于资本、人才和环境的系统性支撑,而杭州正是凭借这三方面优势孕育出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技企业。
在资本层面,杭州所处的江浙沪区域民营经济基础雄厚,催生出大量私募投资基金,为科技企业提供充足资金保障。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