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余庆融媒 王永娟
近年来,余庆县持续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旅游产业化的决策部署,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以村舞为根基,创新打造“贵州斗舞会”文旅场景,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因独特的方式、丰富的业态和新奇的内容,斗舞会获得广大游客的青睐和省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在探索“场景+住宿+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新路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2024年12月14日晚,余庆县城都市第三地“贵州斗舞会”第43专场举行。来自山东淄博和贵州铜仁的队员现场激情“斗舞”,让广大群众感受到舞蹈的魅力。
当舞台灯光亮起,选手们身着华丽的舞蹈服饰,在灯光璀璨的舞台上尽情挥洒汗水,他们或优雅地旋转,或激情地跳跃,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观众被选手们的精彩表现所折服,现场欢呼声与掌声交织,热烈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位观众。
“在抖音上刷到贵州斗舞会,特意从重庆开车来现场感受,搞得真的不错,比在抖音上看更有氛围感!”重庆游客王宁高度赞许。
舞台上,选手们尽情展现才艺,而舞台下,余庆的文旅资源也在这场活动中大放异彩。主持人巧妙穿插介绍余庆文旅资源,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矮人舞,到风光旖旎的飞龙湖,再到令人垂涎三尺的余庆美食,配合舞台上呈现的文化元素,全方位勾勒出余庆的文旅魅力画卷。
“一边看着精彩的演出,一边听着对余庆的介绍,才知道这儿有那么多好玩的地方、好吃的特色美食,等有时间一定再来游玩,体验这里的传统文化和美食。”来自凤冈的张女士兴奋地说。
2024以来,余庆以“贵州斗舞会”为主要载体,积极探索“烟花+街舞”场景融合新业态,推出“浪漫余庆·四季烟花”专场活动,与“斗舞会”同频互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烟花漫游”和舞蹈魅力。
截至目前,余庆已开展斗舞比赛44场次,烟花汇演19场次。线上线下观众达200万人次以上,吸引县外54支代表队近5000人参与,深受群众喜爱,为推动做靓“四在农家发源地·美丽乡村一枝花”品牌贡献了文化力量。
夜宵店“艾记坨坨肉”距离“贵州斗舞会”比赛场地大约200米,每到斗舞会结束后,这里总是人声鼎沸。服务员张丽说,操外地口音的客人越来越多,她在介绍美食的时候,尽量用普通话交流。
每每有游客问及余庆美食,张丽总会热心地介绍:“余庆剔骨鸭、敖溪豆花、大乌江糟辣鱼、辣子汤、肚包鸡……20余家非遗美食店,可以吃个够,绝对让你流连忘返。”
“没想到‘贵州斗舞会’这么火!”一到周末,余庆县城里游客纷至沓来,享受到旅游发展红利的民宿店主表示。
飞龙湖景区卢家小院民宿负责人卢登强回忆起国庆假期火爆的生意,笑得合不拢嘴。“景区推出的烟花秀,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我的民宿每天都住满了客人,日均毛收入在1000元左右。”卢登强说,“下一步,我准备将民宿改造升级,让客人不仅可以看烟花、舞龙,还可以赏荷花、享垂钓。”
据统计,“贵州斗舞会”开办以来,吸引游客197.25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30.71万人次,同比增长1.83%,人均花费1085.16元,同比增长2.73%。
“贵州斗舞会”以“舞”为媒,不仅为“小城余庆”增添了一层浪漫底色,同时为当地民宿、餐饮等行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2024年12月初,全国“村舞”赋能乡村振兴案例交流暨“舞在乡村·悦动时代”长三角地区“村舞”展演活动在江苏南通海安举行。余庆县报送的《“四性”并举,升华余庆村舞——“贵州斗舞会”赋乡村振兴新动能》案例荣获2024全国“村舞”赋能乡村振兴案例征集一等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