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银一体化”便民服务“零距离”

  新蒲新区社保部门工作人员为老年人进行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年审(来源:遵义新蒲长征村镇银行)

  为提高群众知晓率,遵义市打出宣传“组合拳”。线上,制作政策解读短视频、动态流程图,通过“遵义人社”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平台传播。其中,《1分钟教你办社保》系列视频点击量超50万次,评论区满是“实用”“清晰”的好评。线下,组织开展“社保服务进村寨”活动88场,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 

  在正安县瑞溪镇,工作人员用方言编排快板节目,将社保政策融入唱词,引得赶集群众驻足围观。“用土话讲政策,我们听得懂、记得住。”村民老陈笑着说。 

  此外,全市建立200余个“社保服务微信群”,日均处理咨询超500条。红花岗区人社局工作人员张海表示:“群里不仅有文字解答,还会定期推送语音提醒,方便不识字的群众。”

  “小网点”释放“大能量”

  乡村振兴再添助力

  在务川自治县丰乐镇庙坝村助农服务点,村民王大爷一次性完成养老认证和医保缴费后,又通过智能终端查询了耕地补贴发放情况。“以前这些事要跑三四个部门,现在一站搞定。”他感慨道。 

  2024年,银行依托社保业务新增农村客户超8万户,村级服务点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 

  道真自治县社保局局长廖志均算了一笔账:“每个村级点至少配备1名本地人员,既解决就业问题,又可以因熟悉乡情提升服务效率。” 

  更有意义的是,平台通过业务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出1.2万名未参保困难群众,协助政府落实帮扶政策。 

  金融“活水”的注入也为农村经济带来新活力。在播州区乌江镇,农商银行依托社保服务拓展“黔农e贷”业务,为200余户村民发放低息贷款超千万元。“现在,办贷款不用跑县城,在村里就能签合同!”养殖户杨大哥用贷款扩建了鱼塘,年收入增加近5万元。 

  遵义市计划进一步深化“社银一体化”改革,2025年将新建服务点1000个,重点向少数民族聚居村、边远山区倾斜,实现行政村100%覆盖。服务功能也将拓展至失业保险申领、工伤认定预审等20项新业务。 

  “比如工伤认定预审,群众在服务点提交材料后,系统会自动推送至社保局,审核进度可实时查询。”遵义市社保局局长黄军介绍。 

  此外,技术升级也在同步推进。2024年底上线的“社保服务地图”小程序正在测试新功能,未来群众不仅能查询最近服务点,还能实时查看排队人数、预约办理时段。 

  从“跑多次”到“一次办”,从“窗口排长队”到“家门口轻松办”,遵义市“社银一体化”改革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诠释了“民生无小事”的执政理念。随着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这张“民生名片”正为黔北大地注入更多温暖与活力。

  编后语: 

  过去的一年,遵义市将一件件民生“小事”汇聚起来,最终办成老百姓心头的“大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民生实事成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实景。 

  2025年,遵义市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便民服务、兜牢民生底线,把民生工作作为一项系统且长期的工程,在细节处办好民生“小事”、彰显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