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县域消费市场注入更多动力

  漫画作者:郎宏佰

  文丨■ 余明辉

  “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物丰量足价稳,百姓餐桌美味飘香;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智能手机等商品持续“上新”,居民消费提档升级……春节假期,县域消费多姿多彩,市场供销两旺。 

  春节期间县域消费购销两旺,不仅满足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更在消费升级中展现出勃勃生机。这一现象背后,是县域经济潜力的逐步释放,也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生动注脚。然而,为县域消费市场注入更多动力,还需在多个方面下足功夫。 

  县域消费市场之所以能够在春节假期展现出如此活力,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一方面,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县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物流、信息网络等日益便捷,为商品流通和消费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逐渐转变,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此外,政府多项促消费政策的落地实施,也有效激发了县域消费市场的潜力。 

  然而,县域消费市场仍面临不少挑战。从供给端来看,虽然商品种类日益丰富,但品牌化、连锁化、特色化的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仍显不足。一些县域市场仍存在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的问题,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信心。 

  从需求端来看,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仍需时间,部分居民对新兴消费方式和高品质商品的接受度有待提高。 

  要破解这些难题,为县域消费市场注入更多动力,需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 

  在供给端,加强品牌建设和商品质量监管。县域企业应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商品质量追溯体系,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鼓励支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县域市场延伸,拓宽商品销售渠道,提高商品流通效率。 

  在需求端,引导和培养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对新兴消费方式和高品质商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同时,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为农村居民消费提供有力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等绿色消费在县域市场的兴起,为县域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政府应加大对绿色消费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农村居民购买绿色产品。应加强绿色消费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对绿色消费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此外,还应充分挖掘县域消费市场的特色潜力。县域市场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可以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手工艺品等特色产业,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差异化商品的需求。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特色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县域消费新亮点。 

  县域消费市场的购销两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应多措并举在供需两端为县域消费市场注入更多动力,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