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山“变形”记

  丁家山组

  文图|■ 记者 查 静

  将500万元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作为“引子”,撬动119户水库移民自筹2000多万元投入移民美丽家园建设,政府投资与移民自筹比例达1:4,激活乡村发展一池春水。历经两年多的时间,一个昔日村容村貌脏乱差的村子,摇身一变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蜕变的背后,凝结着干群怎样的智慧?可否为当前和美乡村建设探路?带着疑问,记者深入故事发生地:正安县芙蓉江镇保龙社区丁家山组进行实地采访,揭开了119户移民从一开始的“不愿干”,到齐心协力“我要干”,让丁家山换了“颜值”、提升“气质”的动人故事。

  共谋聚力——

  “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

  故事还得从2014年说起。这一年,随着沙阡水电站建成蓄水,沙阡水电站洋渡库区淹没范围确定,涉及保龙社区水库移民119户741人。 

  水库淹没了大部分耕地,加之后来境内修建高速公路、滨江大道,也占了群众大量耕地,大量库区移民选择外出务工。 

  没有了土地的羁绊,群众在外找了钱,宁愿长期漂泊在外,也不愿回来。在家的多为老弱病小,无力改善村容村貌,更无力发展产业。房屋大多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