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工人正在智能化操作平台作业(遵义图库·杨国庆/摄)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机械臂灵活挥舞,打孔、弯曲、封端、焊接,一系列复杂工序一气呵成。每隔一分钟,在26台智能机器人的密切配合下,一部电梯的零部件完美“出炉”。在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智能生产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的场景令人目不暇接。
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一家三线企业,曾填补了贵州电梯制造技术的空白。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电梯年产量一度跌至30多部,连采购原材料都捉襟见肘。完成股权改制后,公司开展技术攻关、产品创新,以“智能制造+智慧服务”改变电梯制造传统模式,车间智能化率达到80%以上。5条智能化生产线,一年可生产电梯1万多部。
“靠着传承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我们在改革创新中闯过了难关。”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胡明说,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制造,企业实现转型,截至目前,专利技术突破200项,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生产的电梯出口到多个国家。
从革命之红到发展之红,遵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构建白酒产业、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绿色食品工业等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2024年,全市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99家、专精特新企业22家。越来越多的“遵义制造”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走进新蒲新区虾子镇的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一股浓郁的香辣扑鼻而来。“一个辣椒,可以开发180多个单品,早已超越了传统调味品的范畴。”公司董事长胡广芬说,紧跟消费需求改进生产工艺,企业年销售额达2亿元。
辣椒种植面积常年保持200万亩以上,130多家加工企业星罗棋布,综合产值超200亿元;拥有200万亩茶园,种茶制茶之外,一批新式茶饮企业汇聚,新茶饮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核心竞争力,遵义市大力推进茶叶、中药材、辣椒、畜禽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延伸加工链条,一个个富民产业发展势头正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