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湄潭县中国茶海景区(遵义图库·刘永红/摄)
建成酒旅融合景区14个,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助推文旅市场升温。
实践证明,遵义旅游业今天的市场化转型,既是对过去十多年发展成效的守正接力,又是为今后高质量发展蹚路创新。下一步,遵义市将继续坚定不移围绕“转”字做文章,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业态升级行动、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盘活闲置低效项目攻坚行动,奋力推动旅游大提质,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
深度融合释放新动能
旅游业之兴也是时代之兴。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涌现的“文旅热”背后,折射出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选择更加追求多元化、个性化。面对新机遇、新变化、新需求,必须坚定不移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从全国发展大局来看,旅游业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这曲线不只代表出游人次、旅游收入的攀升,还包含我国旅游业内在发展和外部支撑条件的变化,更进一步诠释了步入新阶段,文旅深度融合正在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
再从贵州黔北来看,面对新的历史机遇,遵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设一流旅游城市和世界级旅游景区”工作,牢牢把握“伟大转折地”历史地位和“省域副中心”战略定位,积极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扎实推进旅游产业化各项工作。
202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安排部署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构建“场景+住宿+多业态”旅游生态圈、农文体酒商旅融合、红色旅游和旅游消费等工作,相关领导多次深入一线,现场办公,全力推动闲置低效旅游项目盘活,为顺利推进相关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一方面,我市扎实做好一流旅游城市建设和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工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品质,统筹旅游资源联动开发、宣传营销引流,持续丰富业态场景,整合资源,借力平台放大遵义旅游声量,对标提升旅游服务综合水平,着力优化旅游市场秩序,不断提高游客满意率。
另一方面,市级层面明确以20个旅游生态圈为重点,市县文旅部门统筹抓好旅游生态圈的分类打造、业态梳理、项目招商、联动运营等方面的工作,着力突出核心景区、重点项目、场景打造、业态提升、文化底蕴特色,重点在做优产品、做强营销、做好服务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旅游生态圈的发展内聚力、区域吸引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