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工人在正安县吉他产业园生产车间检查吉他喷漆情况(新华社/图)

  作为全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遵义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中找突破,推动新型工业化向实向深,创新突围。 

  紧盯“3533”目标,聚焦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以航天装备为重点的全国重要产业备份基地、以基础材料为重点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黔北新型综合能源基地、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六大产业基地”建设,遵义牢固树立“大抓工业、大兴工业、大干工业”导向,聚链成群构建“特色主导、层次分明、集群引领、生态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巩固工业经济向稳向好态势。 

  赤水河沿岸酒类企业林立,厂房鳞次栉比,升腾的酒雾弥漫飘香。作为遵义的首位产业,依托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资源禀赋,遵义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全力打造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核心区,白酒产业集群发展,产值规模持续扩大,形成了“四区多点”的白酒产业格局。全市有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57家,占全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总数的84.78%,其中年产值1-10亿元企业37家、10亿元以上企业7家。龙头企业茅台集团营业收入已突破千亿元,市值接近2万亿元,品牌价值连续多年居全球烈酒第一位。 

  遵义矿产资源种类齐全,锰、铝、镍、萤石等资源丰富。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遵义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科技支撑,不断壮大铝及铝加工、锰及锰加工、钛及钛加工和氟钡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全力建设以基础材料为重点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目前,已培育有国内一流工艺技术水平的遵义铝业、贵州钢绳、遵钛集团、贵州容百锂电等一批代表企业。 

  作为国家三线建设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遵义航天军转民(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遵义拥有装备制造类规模企业7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目前已形成以航天航空、汽车、特色装备为主的三大高端装备制造零部件产业,先后培育了成功汽车、巴斯巴、大地和、蓝辉新材料、森永科工、泰永长征、长征汽车零部件、群建精密机械等一批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充电桩生产企业,产业备份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作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重点区域,遵义近年来着力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手机整机、集成电路、大数据存储及应用等产业,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建设。数字经济发展连续4年迈入数字城市全国百强榜,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水平连续4年进入全国地级市(含副省级)50强,国家“千兆城市”提前创建成功,成为全省大数据发展重点区域之一。 

  从“制造”到“智造”,遵义还在持续深化“两化融合”,推动数字赋能深度应用。全市工业园区和重点工业企业做到5G全覆盖,正在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网络化连接,重点推动白酒、先进装备制造、化工、冶金(含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等行业领域开展数字化转型改造,带动工业领域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 

  作为全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西部陆海新通道支点城市,借助重庆、成都、珠海等地技术优势,遵义加强和这些地区开展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等领域的交流与务实合作,围绕基础材料、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共同构筑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体系。 

  站在新起点,向着新目标。遵义,正以更加坚实的脚步,走向灿烂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