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画作者: 陈彦霖
文丨■ 娄义华 媒体特约评论员
近年来,中国白酒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作为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的遵义,正以令人瞩目的姿态登上世界舞台。今年1至7月,遵义白酒(茅台集团出口除外)出口额达3981.2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出口版图已覆盖五大洲,目前共有13家企业实现白酒出口实绩。这不仅展现了“黔酒出海”的强劲势头,更折射出中国白酒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层逻辑。
赤水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酿造工艺,造就了遵义白酒不可复制的品质优势。在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当地酒企没有囿于国内市场的“内卷”竞争,而是以文化为媒、以品质为基,探索出一条差异化突围路径。
习酒打造的“中国年·喝习酒”全球主题活动颇具代表性——通过将品鉴会、文化体验与节日营销创新融合,在11个国家同步推进的这种“软植入”营销策略,既避免了生硬推销,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发情感共鸣,成功实现了品牌认知与市场份额的双提升。
国际展会成为遵义白酒“走出去”的重要跳板。从意大利米兰食品展到日本大阪世博会,从新加坡推介会到日本酒类展览,遵义酒企的身影频繁亮相国际舞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参展并非简单展示产品,而是形成了完整的商业闭环。在2025年大阪世博会期间,贵州代表团不仅展示酱酒技艺,更与当地经销商建立深度合作。这种“展会+落地”的模式,有效解决了跨境贸易“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政策赋能构建了系统化的出海支撑体系。遵义市创新推出的“三个指南”(出口技术指南、出口贸易指南、出口退税指引)直击企业痛点,将复杂的国际贸易规则,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流程。而遵义综保区提供的“全流程免费代办”服务更是凸显制度创新,从报关报检到跨境物流,企业只需专注产品质量,其余交由专业机构打理。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协作机制,使中小酒企也能轻装上阵,开拓国际市场。
从出口版图看,遵义白酒已形成多元化市场布局。美国、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与柬埔寨、肯尼亚等新兴市场并重,既有价值494万元的单批泰国订单,也有持续稳定的东南亚渠道建设。这种“抓大不放小”的全球策略,既确保短期业绩增长,也为长期市场培育埋下伏笔。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通过深圳蛇口港中转的500件白酒顺利抵达纽约,标志着物流通道的持续优化,为后续大规模出口奠定基础。
从深层次来看,遵义白酒出海热潮,折射出中国消费品国际化的新趋势。不同于以往靠价格优势抢占低端市场,习酒等企业明确聚焦“中高端消费群体”,通过文化附加值提升品牌溢价能力。这种定位突破了中国白酒长期以来的“廉价出口”模式。
当然,口味差异、监管壁垒、文化隔阂仍是挑战。未来,遵义酒企应加快建立本土化研发体系,开发适配产品;深化与海外渠道的资本合作,稳定分销网络;并借力RCEP等自贸协定,优化区域供应链布局。
从“卖产品”到“讲文化”,遵义白酒的出海之路,不仅是贸易增长,更是中国品牌全球叙事的生动实践。唯有持续创新、深耕细作,方能在世界烈酒版图中赢得持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