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酸汤:从地方风味到全国连锁

  诱人的酸汤

  文图|■ 记者 雷 宇

  金秋八月,黔北大地辣椒红透。在汇川区高坪街道新黔社区,贵州最黔线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里,分拣、称重、入库的忙碌身影交织成丰收季的热闹图景——工人们正逐批筛选“团子4号”辣椒,这种皮厚肉脆、籽粒饱满的本地特色品种,将与贵州山区野生西红柿一道,成为酿造遵义酸汤的核心原料。“今年收购季要储备上百万斤优质辣椒,目前首批30万斤已顺利入库。”该公司总经理何洪飞的话里,满是对产业的信心。 

  遵义酸汤的“火”,既源于传统工艺的坚守,也得益于现代技术的赋能。最黔线食品有限公司以“守正创新”为核心,将精选的团子辣椒与西红柿按特定比例调配,沿用洞藏发酵的古法技艺,又融入现代品控标准,历经三个月慢发酵,最终酿出每克含260万活性乳酸菌的高品质酸汤。“这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坚守,更是对健康饮食理念的践行。”何洪飞说,产品既留住了老遵义的地道酸香,又精准契合当代人健康饮食的需求。 

  产业要壮大,“外力”与“内核”缺一不可。今年,遵义市农业农村局新增技改专项资金,定向用于酸汤产业的标准化生产线升级、规模化原料基地建设,为产业“提效”。遵义市农科院则瞄准“原料瓶颈”攻关——针对野生西红柿供应不稳定的问题,培育出高酸度、大果型的新品种,“以前育种追求‘甜度’,现在更重‘酸度’和‘出汁率’,能从源头保障酸汤品质稳定。”农科院专家的话,点出了科技对产业的“托底”作用。 

  借势于“村超”“村BA”带火的贵州美食热,遵义酸汤正加速从“地方风味”迈向“全国餐桌”。最黔线食品有限公司敏锐抓住这一机遇,计划以“酸派”“酸π”双品牌为抓手,5年内在全国布局酸汤火锅连锁店。 

  为何遵义酸汤能在众多地方美食中脱颖而出?业内人士总结出三大核心优势:一是酸度稳定,避免了醋酸挥发、柠檬酸变苦的行业痛点;二是汤色诱人,始终保持微红透亮,久煮不褪色;三是风味适配强,与肉类、蔬菜、菌菇等各类食材搭配,都能激发出层次丰富的口感。这三大特点,成了遵义酸汤“破圈”的“硬实力”。 

  从山野间的“风味馈赠”,到科技赋能的“产业支柱”;从遵义人的“家常味”,到走向全国的“连锁品牌”,遵义酸汤正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焕发新生。随着产业链持续完善、市场版图不断扩大,这片“红酸香”有望成为又一张飘香全国的“贵州味道”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