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安吉他文化广场

逗逗乐队在排练
文图|■ 记者 周国栋 张 亚
在“中国吉他之都”——正安县,蓬勃发展的吉他产业不仅带动了经济腾飞,更孕育出深厚的音乐文化土壤。如今,遍布城乡的本土乐队,已成为这座“吉他之都”最动听、最具活力的城市名片。
每逢周五、周六夜晚,正安县城南门水井、时代天街等地,“村‘ROCK’”系列吉他路演准时开场。本土乐队“逗逗班”是这里的常驻乐队,他们极具感染力的表演总能瞬间点燃现场观众的热情。“我们正安本土乐队一点不输专业乐队。”现场一位观众由衷赞叹。
据介绍,“逗逗班”乐队五名成员身份各异:有教师、油画师、茶艺师、装修工人、县文旅局副局长。然而在舞台上,他们拥有共同的名字——乐手。“‘逗’在贵州方言就是‘凑’的意思。顾名思义,我们的乐队就是一群爱好音乐的人‘凑’在一起。”正安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逗逗班”乐队乐手冯垚解释乐队名称的由来。
在“逗逗班”乐队中,装修工人张伟担任主音吉他手。白天,他在工地辛勤劳作;夜晚,他的指尖在琴弦上跃动,追逐音乐梦想。“不管白天干活有多累,只要站在舞台上音乐响起,就什么都忘了。特别是看到观众和我们一起唱、一起跳的时候,我仿佛找到了另一个自己。”张伟说。
“逗逗班”乐队是正安众多草根乐队的一个缩影。为营造浓厚的“吉他之乡”氛围,正安县大力推进吉他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的“五进”活动。随着“吉他文化”的普及深入,音乐爱好者们自发组建的乐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在正安县像“逗逗班”这样活跃且成熟的乐队已超过30支。
在正安,吉他的旋律无处不在:校园里,学生乐队用青春激情演绎着“吉他之乡”的未来;工厂车间,工人们用亲手制作的吉他奏响动人乐章。“放学写完作业,最期待的就是拿起吉他排练。”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时光乐队乐手熊锺林说。“用自己生产的吉他来演奏,传递美好的音乐,这种感觉很特别。”贵州娜塔莎乐器制造有限公司厂长李启旺说。
一把吉他,一群追梦人。从吉他生产车间到街头巷尾,从产业根基到文化氛围,吉他的旋律已深深融入正安的城市血脉。这群来自各行各业的“草根”乐手,用热爱与才华奏响了产业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动人乐章。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开展吉他演艺、赛事等系列活动,扩大吉他文化影响力,促进吉他旅游发展,实现‘以文兴旅’,吸引更多人来到正安,爱上正安。”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田飞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