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综合保税区是便捷通关、资源整合的平台。遵义综合保税区依托区内优化的仓储物流体系、供应链金融服务及国际市场信息对接,正助力更多遵义酱酒企业加速国际化进程。
2024年年底,遵义综合保税区携手盘古集团,帮助海贸(贵州)贸易有限公司在菲律宾市场斩获千万大单。
依托落户于遵义综合保税区的盘古跨境电商产业园,海贸(贵州)贸易有限公司获得了从培训孵化、品牌授权到海外物流仓的一站式服务。2024年11月,海贸(贵州)贸易有限公司首批价值240万元的遵义酱香白酒顺利出关,发往菲律宾。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遵义综合保税区已服务8家白酒出口实绩企业,实现出口货值约1464万元。
盘古集团总经理苏杨贵说,语言不通、政策不懂、人才稀缺,曾经是本土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三大障碍。如今,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遵义综合保税区已成为白酒扬帆出海的“国际中转站”。
农产品进海外
遵义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优质的农特产品,但“藏在深闺”和“出山不易”曾是农特产品走向世界的瓶颈。为助力农特产品出口,遵义综合保税区竭力打通产销堵点,架起了“黔货出海”的高速路。
2024年8月,贵州笙歌商贸有限公司将重达24吨、货值近25万美元的绿茶成功出口乌兹别克斯坦。该公司董事长白昕灵表示:“流畅的出口程序与物流运输是遵义优质茶叶顺利走向海外的重要保障,多亏遵义综合保税区提供外综服务的帮助,为我们减轻了出口货物的工作量。”
2024年,遵义综合保税区外综服务平台累计服务全市外贸企业263家,实现出口货值5.2亿元。今年以来,遵义综合保税区外综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先后赴安顺、黔南、毕节等地,开展助力企业出口的政策宣讲,深入走访企业55家,累计覆盖企业133家。
“我们将聚焦打造全省农特产品出口基地,强化县域联动,助力白酒、茶叶、辣椒等‘出山、出海’,解决企业出口申报、退税、物流等系列难题。”遵义综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正宇说。
如今,依托遵义综合保税区,遵义的特色农产品正沿着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的道路加速奔跑,“山珍”正在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畅销海内外的“香饽饽”。
培育外贸人才
外贸的繁荣,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托举。新蒲新区将外向型人才基地建设视为长远发展的战略支点,其人才培养模式旗帜鲜明地指向“实用”与“实操”。
4月14日,遵义综合保税区综合服务大楼内气氛热烈,2025年第一期外贸实操跟班学习培训在此开班,来自30家企业的32名学员齐聚一堂,接受实操培训。课程涵盖证件办理、合同谈判、退税操作全流程,采用“小班制”强化实战能力。
“这次学习让我们从‘纸上谈兵’转向‘真单实操’!”学员的反馈印证了模式的有效性。这种以遵义综合保税区为课堂、以真实业务为教材、一线专家为导师的“跟班实战”模式,精准破解了传统外贸培训的痛点,满足了企业对实操人才的迫切需求。
今年以来,遵义综合保税区已成功举办两期外贸实操跟班培训,覆盖企业63家,培训学员68人,另外与播州区联合举办一期培训,涉及30家单位企业。
人才培育的视野更延伸至产学研融合。遵义综合保税区积极与高校对接,在搭建交流平台、举办合作会议、共建培训基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遵义综合保税区在跨境电商领域优势明显,遵义师范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经验丰富,双方可在电商人才培养、学生实践基地建设、电商直播经验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产教融合新格局,进一步扩宽产学研合作覆盖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遵义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胡贵勇展望了合作前景。
“政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为遵义培育外向型经济赋能。
开放平台的赋能,精准服务的支撑,实用人才的保障,是遵义主动拥抱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决心。新蒲新区依托国家级平台的强大动能,让“出山不易”成为过去,“黔货出海”的高速列车正驶向全球化的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