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风古灶旅游休闲街区,游客在观看醒狮表演。(新华社/图)
在整体稳步复苏的同时,小城旅游作为新增亮点,成为假期旅游结构变化中最受瞩目的变量。假期期间,全国多地围绕文旅融合积极拓展新场景、新体验。街区古巷、文化演艺与沉浸式消费空间人气兴旺,成为游客打卡热点。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报道,云南腾冲、山西隰县等古城古巷热度持续上升;安徽安庆、新疆喀什等地则通过将地方文化演艺融入旅游流程,推出兼具内容深度与游客吸引力的文旅产品;北京通州“月亮河图书市集”、深圳福田“咖啡生活周”等活动凸显市集文化的社交属性。多地还创新推出非遗潮玩、夜间消费等复合业态,福建漳州“木偶嘉年华”、四川自贡彩灯博物馆“手绘花灯”等项目获得游客广泛好评。
与此同时,出入境旅游热度同步上扬。据央广网报道,2025年“五一”期间,离境退税政策的优化升级有效提振了入境旅游市场活力,成为假期期间跨境流动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指出,今年“五一”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保障1089.6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日均217.9万人次,较去年“五一”假期增长28.7%。其中,外国人出入境111.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3.1%;入境外国人中,适用免签政策入境3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72.7%。
入境游客来源地日趋多元。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入境游客主要来自缅甸、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英国、泰国、菲律宾、俄罗斯、越南、日本等国家,占比达57.4%。值得注意的是,外国游客在中国的旅行轨迹正在从传统一线城市逐步延伸至更多区域目的地。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外籍游客在广东珠海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70%,山东青岛增长60%,湖北武汉增长50%,江苏苏州、浙江湖州、广东佛山等地也跻身入境游TOP20城市,反映出境外客群对中国多层级文旅目的地的兴趣正在加速扩展。
为激发假日消费活力,各地文旅部门集中推出一系列惠民政策。各类景区门票减免、旅游直通车、文旅消费券等精准促销措施相继落地,交通、住宿、金融等行业同步参与平台化联动。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组织发起“景区欢乐消费季”,中国旅行社协会倡导会员企业推出机票立减、酒店折扣、免票礼包等惠民产品,进一步优化游客体验、释放消费潜能。